水稻的栽培技术育秧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0879
专题名称: 水稻的栽培技术育秧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36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解放初,沿用大片秧田,亩播种子150~200公斤,秧龄30天。1953年开始推广合式秧田,畦宽1.3米,沟宽30厘米,4畦围一小埂,亩播种子60~75公斤,便利排灌、施肥、治虫以育壮秧。1958年合式秧田达到90%以上,还推广旱地育秧5105亩,直播3878.6亩。1961年推广以塑料薄膜覆盖秧畦保温以防烂秧,提早播种期15天左右。同年还推广旱地湿润育秧,增强秧苗抗逆力。1971年推广蒸气卷秧,即在地面以塑料薄膜搭盖育秧棚,内设木架分层置育秧板,地面埋锅灶烧水,以蒸气育秧。同年还推广地面卷秧,即在地面置薄膜,薄膜上铺2~3厘米泥浆后播种,上再覆以薄膜保温。1975年推广铲秧,育成秧苗连泥带根铲起,移栽大田。秧畦宽1.2~1.5米,高24厘米,沟宽30厘米。育秧方法为秧田水耕水整,湿播水育的称湿润育秧;干犁干耙,泥浆落谷,保持畦面湿润不干裂的称通气育秧。1977年后,推广培育三叉秧,田播种10~15公斤,秧龄30~40天,叶龄6~8片,带蘖移栽。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