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的发展历史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0799
专题名称: 豆类的发展历史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337.pdf
专题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产地: 浦城县

专题描述

浦城有马豆、田埂豆、山豆、饭豆、绿豆、珠砂豆等。其中以马豆和田埂豆为大宗,在田间播种,其它豆类在山地与杂粮套种,产量很少。马豆,俗称秋大豆,又称神仙豆,为稻田两熟作物,早稻收割后点播,冬季收成,全县各地均有播种。田埂豆,又称春大豆,以栽种在田埂而得名。县内分布广、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绝大多数地区均有播种。民国25年,全县播种大豆29100亩,总产量1018.5吨,亩产35公斤。此后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至1949年,全县播种18107亩,总产量498.8吨,亩产27.5公斤。1956年播种面积扩大到26718亩,总产709.8吨。1966年扩大早稻面积,大豆播种面积随之增加到22983亩,总产842.5吨。其中马豆面积6416亩,产量203.9吨,亩产31.8公斤;田埂豆面积16567亩,产量638.7吨,亩产38.5公斤。此后全县农村重视发展田埂豆生产,播种面积和产量增长较快,到1971年,田埂豆播种面积达19609亩,产量达983.6吨,占大豆总产量的76.4%,比1966年增长54%,亩产50公斤,比1966年增长30%。1972年,全省田埂豆生产流动现场会在浦城召开,推广浦城经验。是年全县大豆播种面积29373亩,总产1410.6吨,其中田埂豆面积19372亩,产量1151.8吨,亩产59.5公斤。1988年,全县大豆播种面积34206亩,总产2417.8吨,其中田埂豆面积27681亩,产量2045.94吨,亩产73.9公斤;马豆面积6525亩,产量371.32吨,亩产57公斤。田埂豆品种有山豆、六月暴、八月黄、白毛止、红毛止、绿骨豆、黑斑青丝豆、大乌豆、个半豆、毛里钻、老鼠牙、懒孵豆、毛里绿、白毛青丝豆、花斑豆、火烧豆、浦城山豆等。秋大豆品种有白麻豆、红花麻豆、神仙豆等。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