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结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0323
专题名称:
结婚
其他名称:
小登科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669.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结婚,旧时称“小登科”,新郎称“新郎官”。男子成家,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普通人家都倾其财力,大操大办,以求风光体面。结婚的日子——“黄道吉日”得请算命先生选择,谓之“请期”。双方择定嫁娶吉日后,都开始忙碌,男家忙碌着筹备彩礼、家具及“洞房”用品;而女家则开始置办嫁奁,箱、笼、盆、桶、梳奁台之类。富贵人家还有金银首饰、珍奇古玩以及田产、房产等作陪嫁,甚至还有婢女作陪嫁。 吉日一到,男家张灯结彩、贴婚联(入赘的,女家张灯结彩、贴婚联),大宴宾客。女家宴请宾客在吉日前一天,男方要安排媒人、陪新娘的靓丽少女二人、“炮手”(指能说会道的应付女方临时要求添加彩礼之人)等若干人,将所有的彩礼办齐,送至女家,谓之“聘婚”。送彩礼要装担(一种四层的圆桶),内装新娘饼和“请舅帖”及象征性的礼包。如一小包盐,意为“海誓”;一小包茶叶,表示“山盟”;又如荔枝、桂圆、金桔子、栗干、红枣等“五子果”,表示婚后多子多福、早生贵子。此外,还要备好若干“小礼包”(钱额不一),用于酬谢女家亲戚和帮助做事的人,有冰金、离母担、祝神、梳妆、上笼、垒鞋、倒水、大厨、小厨、上轿礼和新娘走路礼等。 迎亲吉日,新娘梳妆打扮,更鞋换衣,里外一身新,等待花轿迎亲。女子出嫁,娘家亲戚一般都以彩礼不足或其他原因为借口进行“闹亲”,并临时提出一些附加条件与“炮手”磨嘴皮,闹得越凶,越表示不愿女儿出嫁,以抬高所嫁女子的身价地位、。但闹归闹,都会算好新娘到男方家路程所需的时间,决不耽误时辰做“隔夜新娘”。出嫁时,女家要煮长寿面及染红的太平蛋请一桌童男童女吃,谓之“团圆酒”,象征着团圆、平安到老。吉时一到,在祖先神位前燃烛点香,新娘头蒙红巾,由舅父抱上轿(现抱上车),以防娘家风水被女儿带入男家。临行时,新娘的爹娘和亲戚流泪相送,甚至哭着拽住花轿不肯起轿。也有的新娘却乐呵呵的哭不出声来,这时娘家亲戚就会相劝道:“哭几声吧,不然不好看。”意思是新娘不知礼节,会被人笑话。走时,女家派两名靓丽少女陪新娘到男方家,若干人抬嫁妆,然后鸣炮送亲。此外,女家还有“压篢”、“搭镜”之礼〔即把钱放在篢(一种装衣之具)底和缝在镜箱布上,数额视贫富而定〕,同时,备四个小包回送男家。小包中有芝麻、黄豆、谷子、小麦,意为品德贤淑,男家娶后可发家致富、子孙满堂。 旧时迎亲仪仗队一路吹吹打打,鼓乐齐鸣,讲究的人家还配有笙、笛等管乐队。花轿前有一对人掌扇,一对人撑红伞。十分风光体面。喜气洋洋的唢呐声不时吸引着路边的人们争相观看。为忌“重婚”,迎亲仪仗队不能走回头路(即当时借轿来时的道路)。结婚既称“小登科”,所以遇官府官员大轿可不必回避。途中最忌打雷下雨,若一旦遇上,年长者自会用一套办法宽慰主人。村中如有两家人娶亲,两家会暗中争取花轿先入村,意即先入为福。 花轿到达男家门口时,鞭炮、乐队齐鸣,鼓手争强好胜,争相吹得最响、最好,把热热闹闹的婚礼推向高潮。花轿抬入大厅后,先由牵婚奶用尺敲打花轿的四个边角,接着用镜照一下花轿,再用剪刀对着花轿剪一下(意为驱鬼避邪)。民间相传,新娘刚到时有“煞气”,厨师要将菜刀剁在锅盖梁上,遮上抹布,并将“膀蹄”放在砧板上,厨房人员一律避开,主人亲属中如有“八字”与新娘犯忌的,这时也要回避,不得看热闹。新娘下轿由伴娘搀扶至正厅中,婚礼主持人宣布拜堂开始,这时新娘与新郎先跪拜天地、祖先和祖父、父母,然后夫妻对拜,谓之“拜堂”。尔后送入新房(洞房),这时新郎站在椅子上,用手拦住新房门口,让新娘从其臂下钻过,意为从此服夫管。新房中各处放有糖果、花生等,新娘不时地抛出新娘钱(硬币),吸引小孩哄抢,以增添热闹气氛。此时,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入新房看新娘、逗新娘、躺新娘床(有躺了新娘床不腰痛之说),谓之“闹新房”。同时,选一聪明男童往新马桶中撒尿(称为试桶),寓新娘早生贵子之意,撒尿之男童可从马桶中取得一份礼金和一包五子果。晚餐,新郎新娘与新郎弟妹在新房中同吃“新郎盘”(由女家特制的鸡、蛋肠、猪肚等菜肴),新娘新郎同饮“交杯酒”。饭毕,晚上举行隆重的“闹房”仪式,请诸亲朋友聚坐“闹房”,席间,大家无拘无束地逗新娘新郎罚酒取乐,节目多为自编自唱或猜谜等。谓之“新婚三日无大小”。席散,新郎新娘双双入新房,一对明亮的大红烛通宵达旦地燃着,谓之“洞房花烛”。婚后三日,新娘偕新郎带着礼品返回娘家,参拜岳父岳母及诸亲属,俗称“回门”。不管路途有多远,当天必须回归夫家,以示“月不空房”。现在“回门”都改为新婚夫妇婚后次日拜见岳父母。 “五四”运动后,提倡婚事新办,新郎新娘胸戴红花,由当地名流证婚,双方父母主婚,婚礼简单而隆重。但这种婚礼未能推而广之,仅在部分知识分子和公务人员中实行。 建国后,国家颁布《婚姻法》,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抱养童养媳,禁止纳妾。实行婚姻自主,提倡自由恋爱。凡是符合结婚条件的男女青年,只要双方自愿,即可到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其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 随着《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买卖婚姻现象虽有所改善,但索取彩礼的陋习依然存在。如在农村中,婚姻关系确定后,普遍有“剪布”之习俗,即由男方请女方上市剪布做新衣并满足女方提出的其他一些要求。同时,男女双方将至亲请去作陪,并设宴招待,表示婚事已议定。六十年代曾流传一首婚事谚语:“磅半羊毛三钱金,花花衣裳十二身,肯出就跟你,不肯就单身。”七十年代,青年人结婚,女家除要聘礼外,最突出的是要求男方必备“三大件”(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人家,奢侈之风盛行,办婚事讲究排场。有钱者则盖新房、高档装修、购豪华家具、买进口家用电器,迎亲要用几部高级轿车,婚礼要摄像;无钱者也随波逐流,盲目攀比,以致债台高垒。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