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七月半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0316
专题名称:
七月半
其他名称:
鬼节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666.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农历七月十五日叫“七月半”,俗称“鬼节”。是一个专门怀祖祭祀的日子,也是人们孝道精神的表现,特别是家中有新亡者,气氛更为肃穆。节前,人们举行大扫除,清理厅堂和祖宗的神龛、神位的尘埃。十五日,早上在祖先神位前点烛烧香、“塑饭头”(将米饭盛入杯子,把饭捏成高耸尖状)、摆设供品供奉祖先。傍晚,乡人有放纸船习俗,人们用纸折出大小不一的纸船,并用干麻骨将小蜡烛固定在纸船内,点燃蜡烛后放入河中,顺水而下,星星点点的烛光沿河闪烁,虽为驱鬼之举,却给人一种阴森的恐惧感,但也蔚为壮观。晚上,在神龛前烧“金箔”、“银锭”、“元宝”、“冥钱”、“冥衣”等以送给祖先在“阴间”享用。有的还在路口为无主的“野鬼”摆供品、烧香、点烛、化纸钱,其意为避免“野鬼”觅食而入厝害人。这天夜晚,乡人(特别是恩娘与囝子)有不出门之习俗,以免碰到“野鬼”。 “七月半”,村民们有做“龟子”的习俗(用糯米浆包着用豇豆沙、花生、糖拌成的馅蒸熟)和“糕子”(用早、糯米粉拌糖水调湿再放入刻有福、禄、寿、喜等字或各种花样的木模槽内印制,然后放到锅内烤干)等食品供奉祖先。现以成为一种传统小吃。“七月半”节虽有迷信色彩,但至今仍流传不衰。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