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瓌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唯一号: 130830020230005006
人物姓名: 朱瓌
人物异名: 号:古僚;字:舜臣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30000037/001
起始页: 0035.pdf
性别:
时代: 唐朝
出生年: 881
卒年: 955
亲属: 朱炌;朱守滔;朱涔;程氏;朱珉;朱璋;朱〓;杜四娘;朱廷杰;朱廷傍;朱廷滔

传略

朱瓌是婺源茶院朱氏的始祖。朱熹是朱壞的九世孙。朱瓌,号古僚,字舜臣,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进士。朱壞生于唐僖宗广明二年(881年),朱壞的曾祖父叫朱炌,世居金陵(今南京),祖父是朱守滔,父亲叫朱涔。朱涔当时任职殿中丞,在37岁时为避黄巢战乱,奉朱炌之命举家从金陵迁徙到歙县黄墩富仑山下的朱家巷。 婺源茶院朱氏始祖朱瓌本是著名将领陶雅的部下。唐天祐元年(904年),婺源人汪武为反抗重赋暴敛,率众起事,歙州刺史陶雅前往平乱,收复婺源后,命朱瓌率兵3000人戍守婺源,管辖浮梁、德兴、祁门、婺源等四县,负责征收茶税。因此,朱瓌携妻带子从黄墩赶赴婺源定居下来,遂开婺源朱氏一派。因为朱瓌官任制置茶院使,朱氏族人便尊称他为茶院府君或茶院公,他的后裔则被称为婺源茶院朱氏。 朱瓌在任制置茶院使期间,政绩突出,百姓安居乐业,被封为大制置茶院元帅。又因原籍歙县黄墩,被诰封为黄墩忠武侯。唐天祐三年(906年),朱瓌升任宣、歙、池、平、苏、杭、饶、信八州观察使。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朱瓌逝世,享年84岁。去世后葬在婺源的连桐山,后代子孙也定居于此。 朱瓌原配夫人杜四娘,生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卒于后周广顺元年(951年),享年74岁,后与茶院公朱瓌合葬连桐山,赠夫人。杜夫人生三子:朱廷杰、朱廷傍和朱廷滔。茶院公去世后,朱廷杰三兄弟为守父母墓庐,留在了婺源。从此,后裔繁衍兴旺,成为婺源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姓望族。 茶院朱氏始祖朱瓌的三个儿子都很优秀,均曾在南唐政权中任职。其中长子朱廷杰,在南唐时官任拱卫上将军、歙州团练使,后徙居休宁城北,开休宁朱氏一派。次子朱廷㑺,字文智,一名敬,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谋略过人,后唐庄宗李存勖任命他为徽州刺史兼番汉总管,后又升为节度使,天成二年(927年)特旨移镇徽州。卒于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享年83岁。三子朱廷滔,南唐时官补常侍承旨,退休后徙居休宁首村。可见,茶院朱氏第二代只有次子朱廷?一支留居婺源。此后,子孙后裔繁衍,枝繁叶茂,散居于今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河南等地。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书通过“紫阳朱氏溯源”“望子成龙的朱松”“穷经明理的朱熹”“忠孝诗书传家风”“理学宗师的后裔”“历代朱姓名人传略”“垂训后世”七章,论述了朱熹开创的家风以及对朱氏家族的影响。

阅读

相关专题

观察使
职位
观察使
职位
观察使
职位
观察使
职位
观察使
职位
观察使
职位
观察使
职位
观察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