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邦彦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0020220000200
人物姓名: 吴邦彦
人物异名: 笔名:春光;曾化名:孟心坚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337.pdf
时代:
出生年: 1906年
卒年: 1978年12月4日
籍贯: 浦城城关

传略

吴邦彦,笔名春光,曾化名孟心坚,浦城城关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民国9年(1920)考入设立在建瓯的福建省立第五中学。在学校里,以学生代表身份组织抵制日货的示威游行。民国13年秋毕业回乡,在县立第三小学任教。为了推动新文化和抵制日货,他发动组织读书会。“五卅惨案”发生后,进行反帝宣传工作。民国16年,考入上海无线电训练所。这时,浦城学艺研究会编辑的《南浦潮》,由邦彦在上海联系印刷,负责校对、邮寄。同时还撰写稿件,节译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狱中悲影录》发表在《南浦潮》第二期。民国17年投身于北伐军,曾任白崇禧行营电台报务主任。不久,在上海外滩和刘行国际电台任报务员。在上海,他参加社会主义研究会,秘密主编不定期刊物《点划》,抒发报务员心声,传播进步思想,后被上海国民党当局责令停刊。民国25年5月21日以“春光”的笔名撰写《报务员在中国》。此文后被茅盾编入《中国的一日》。“八·一三”事变后,刘行国际电台被炸,他从上海撤退,途经浦城,仅住3天,在民众教育馆作“抗战时事”演讲。 民国27年2月,他先后在武汉、昆明等地担任国际电讯台值机报务员和云南省电信管理局业务处长。在武汉,他读完《资本论》,并与抗日救国的知名人士沙千里取得联系,加入武汉电信界抗敌服务团,主编当时电信界唯一的全国性月刊《电信界》。同年6月间,浦城中学托他代购书刊,他趁机将《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等书运到浦城。民国33年他在昆明化名为孟心坚,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追随李公朴、闻一多等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民国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武汉、南京等地以电信管理局业务处长等职务为掩护,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民国37年冬,在昆明任第五区电信管理局业务处长时,参与中共昆明市委做统战工作,并兼任民主同盟总支主委,秘密抄转新华社消息,为滇、桂、黔边区纵队筹运药品和医疗器械。民国38年1、2月间,邦彦与郭佩珊、李剑秋等组成“三人统战小组”,他任组长,在中共云南省委直接领导下开展统战工作,为云南和平解放作出贡献。 1950年2月,云南和平解放,邦彦任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副秘书长兼党派科、民族科科长。1951年4月,调邮电部长途电信总局,先后任电报处、技术处、农村电话处处长。1960年,他将与友人唱和的诗词,集为《嘤鸣集》交付出版社,出版社转邮电部审查。在审查中发现一首关于吃饭排长队的诗,定为反对“大跃进”、反对“人民公社”,由此对他进行审查,错定为“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开除出党,工资降三级。1965年10月下放到浦城县邮电局任营业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屡遭批斗。1969年,被分配到县邮电农场劳动。处在逆境中,他仍坚持学习马列著作,唱《国际歌》以抒情怀。1969年冬,浦城县山下公社山下大队遭受火灾,他慨然捐款100元。在他七十寿辰时,写下“战士病休忘荣辱,晚宗马列愿身殉”的诗句,并针对中国邮电事业管理体制沿袭苏联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见,交给当时浦城县邮电局的军代表。1975年,迁上海与儿子居住。1978年12月4日,因患癌症在上海逝世。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同年2月22日,在北京八宝山召开追悼吴邦彦同志大会,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专题

主任
职位
报务员
职位
报务员
职位
报务员
职位
处长
职位
副秘书长
职位
科长
职位
处长
职位
处长
职位
处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