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永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0020220000197
人物姓名: 季永绥
人物异名: 乳名:文舟;字:祝安;竹安;又名:稳定;化名:季康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335.pdf
时代:
出生年: 1899年
卒年: 1978年2月26日
籍贯: 浦城临江黄源村

传略

季永绥,乳名文舟,字祝安、竹安,又名稳定,化名季康,浦城临江黄源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民国4年(1915)在临江两等小学堂毕业,考入建瓯县省立第五中学,民国9年毕业后,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社会历史系。民国11年,因经济困难休学半年,到浦城九牧小学任教,以积攒学费,半年后复学。在大学期间,陆续把中国共产党刊物《向导》、《中国青年》、《新青年》、《先驱》等刊物寄给家乡的亲友。民国13年5月,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由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化名季康。民国14年大学毕业后,到漳州省立第二师范任教。次年4月,中共漳州支部成立,他参加支部工作,7月任共青团漳州支部书记。民国16年1月,任中共闽南部委宣传。3月,任“漳州工农运动讲习班”教师。同年4月,蒋介石“清党”,讲习班被国民党驻军勒令解散,永绥遭通缉,潜至上海。6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7月,永绥受中共中央派遣,从上海到达建瓯。8月,参加组建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永绥任宣传委员,同时兼任中共建瓯县委书记。12月2~5日,在漳州会议上,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不久,永绥增补为省委委员。民国17年5月,组织建瓯武装暴动失败,中共建瓯县委解散。永绥逃脱,欲与中共闽赣边区委联系,路阻未成,与共产党组织失去联系。6月,到福安扆山初级中学任教。嗣后担任过仙游中学、福州乡村师范等校教员。民国20年2月回到建瓯,任该县教育局局长。次年2月至民国25年7月,任建瓯乡村师范校长,仿效陶行知的晓庄师范模式,实行“教、学、做合一”,自己带头,在沙滩上修建校舍。当时,校长月薪150元,他仅领30元,其余悉补学费。此后,在三都中学、长汀中学担任教员,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27年8月,任永安中华书局副经理。民国28年,任永安《老百姓》三日刊社长。次年,《老百姓》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民国30年3月,永绥由永安转到漳州,当年8月起,先后在平和县进德女子中学、三元镇苏皖技专、南靖县师范、尤溪县立中学任教员。民国32年起,先后任南靖师范国民党区分部候补执行委员、尤溪县中学区分部执行委员。民国34年8月至民国37年7月,任龙溪县简易师范校长。他办学认真,要求严格,生活俭朴,对有困难的学生竭力接济,遇到公益事业,更是慷慨解囊。民国38年2月,省立浦城高级中学、县立浦城初级中学、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县立南浦简易师范学校合并成立为省立浦城中学时,聘请他回浦任校长。同年5月,浦城解放前夕,为避国民党溃军骚扰,永绥率师生200余人暂移赛宝山。粮食供应不上,他冒着危险,设法找粮。浦城解放后,浦城中学成立校务委员会,他任主任,迅速建立教学秩序。1951年2月,他调离浦城时,将几百册私人藏书赠送给浦城中学图书馆。此后,在漳州进德女子中学、龙溪县师范担任教员。1955年至1965年12月,在龙海县华侨中学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先后被聘为政协龙海县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1966年1月退休,1978年2月26日在漳州逝世。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专题

教员
职位
宣传委员
职位
书记
职位
局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副经理
职位
社长
职位
教员
职位
教员
职位
教员
职位
教员
职位
执行委员
职位
校长
职位
主任
职位
教员
职位
教员
职位
教务主任
职位
总务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