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0020220000189
人物姓名: 吴承洛
人物异名: 字:涧东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329.pdf
时代:
出生年: 1892年
卒年: 1955年3月21日
籍贯: 浦城古楼乡洋溪尾村

传略

吴承洛,字涧东,浦城古楼乡洋溪尾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民国元年(1912),浦城西山两等小学堂毕业后,就读于上海南洋中学。后考取清华大学。民国4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理海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在美国期间,曾任中国工程学会副会长,并与陈裕光、侯德榜等留美同学商议组织中国化学会,为中国化学学会创始人之一。民国9年回国,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次年起先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主任及代理校长。民国17年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任简任技正。不久转任工商部工业司建设科科长技正、实业部简任技正。当时国内度量衡制度混乱,他制定“一二三”市用制,即1公升等于1市升,1公斤等于2市斤,1公尺等于3市尺,为中国度量衡史创立统一的新规制。同时著有《中国度量衡史》、《全国度量衡划一概况》等书。民国21年4月,任中央工业试业所所长。8月,中国化学会成立,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年会书记。9月任中国度量衡局局长。民国23年,《化学》创刊,由他主办(1952年《化学》改名《化学通报》月刊)。同年8月,中国化学会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他为会议主席。在他主持下,对化学仪器设备名词、化学工程名词及化学术语等进行讨论、决议,并由他负责主持其编定工作。民国25年,他创办《化学通讯》半月刊。民国26年后,历任化学会总干事、副会长、会长职务。中国化学会成立不久,成立国防化学委员会,承洛任委员长,主持组织研制防毒面具和对烟幕、毒气等进行研究的工作,为抗战作贡献。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迁都重庆,承洛任经济部工业司司长、经济部技术厅简任技正、技监,主办工厂迁川事宜。抗日战争胜利后,次年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民国36年2月任国民政府商标局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留在大陆。1949年冬,任国家财经委员会中央技术管理局度量衡处处长、中央重工业部化学工业试验所工程师、中国工程学会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筹备组负责人、全国科普工业宣传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5月,中国化学会在北京召开化学名词研究委员会会议,承洛为会议主席。同年7月,在中央文教委员会下设立全国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承洛被聘为化学名词小组成员,参与对《化学名词原则》重新修订,改称《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于同年9月全国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通过施行。1951年8月,中国化学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秘书长。同年开始筹备中国化学工程学会,承洛担任筹备组负责人。1955年3月21日,因患癌症逝世。著作还有《应用电化工业》、《化学工程》、《酿造》、《中国实业通志》、《卅年来之中国工程》、《中国科学史》、《菲律宾工商考察记》等。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专题

副会长
职位
教授
职位
主任
职位
代理校长
职位
简任技正
职位
科长技正
职位
简任技正
职位
所长
职位
书记
职位
书记
职位
书记
职位
书记
职位
局长
职位
委员长
职位
理事长
职位
局长
职位
处长
职位
工程师
职位
秘书长
职位
负责人
职位
副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