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德秀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0020220000150
人物姓名: 真德秀
人物异名: 字:景元;更字:希元;号:西山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314.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178年
卒年: 1235年5月10日
籍贯: 浦城长乐里(今仙阳镇)
非亲属: 詹体仁;黄叔通;徐凤;刘克庄;汤汉;徐华老

传略

真德秀,字景元,更字希元,号西山,浦城长乐里(今仙阳镇)人。宋淳熙五年(1178)生,4岁受书,15岁父去世,母吴氏力贫教养,同郡杨圭见其特异,将他请在家与诸子共学,并将女嫁给德秀。庆元五年(1199)登进士,授南剑州判官。开禧元年(1205)中博学宏词科。次年入闽帅幕,召为大学正。嘉定元年(1208)迁博士,上疏皇帝作好准备,以备金朝挑起争端。又言“自韩侂胄专政,以伪学斥忠言,今宜褒崇名节,明示尚好。”召试学士院,改秘书省正字兼玉牒检讨官。次年正月召充沂王府教授兼学士院权直。嘉定三年夏,特授秘书郎,次年选著作郎,八月兼礼部郎。上疏“金有必亡之势,然金亡则上恬下嬉。忧不在敌,而在我,多事之端恐自此始。”嘉定五年,迁军器少监,次年迁起居舍人。这年金国易主,他任金国贺登位使,到达盱眙,得知金人发生内变,退回京师。并将一路所见的山川险易、士卒勇怯及守将贤否、边民疾苦皆记于册,认为盱眙足为大江屏障,为此奏请大修垦田,强兵足食,以谋自强。嘉定七年,金遣使索求岁币,德秀上疏数千言,力主不能给,提出:“以其货币颁诸军,缮修戎备,于以激士心而褫敌气。”得到皇帝的赞同。这时,史弥远擅政,以爵禄拉拢名士,德秀慨然对同僚刘爚说:“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嘉定八年,力请出朝,除为秘阁修撰、江东转运副使。嘉定十年复任右文殿修撰知泉州。泉州是港口,由于对入港番船征税苛重,每年抵泉州的番船只有二三艘。他到达后,发展海外贸易,每年增至36艘。嘉定十二年,以集英殿修撰改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当年七月,德秀便道奉母回乡,乡人遮道塞路迎接。 嘉定十三年,德秀母丧,回家守制。次年夏,筑西山精舍,日与詹体仁、黄叔通、徐凤等亲长朋友辈讲学、语论。嘉定十五年夏,建睦亭于仙阳镇西山为读书处,与门人刘克庄、汤汉、徐华老等相与讲习,讨论编纂《文章正宗》,完成《大学衍义》。嘉定十六年,以宝谟阁待制、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他以“律己以严,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勉励僚属。任内免榷酤,建惠民仓、慈幼仓,在12个县置社仓,并置义田,留心农政,劝谕耕稼。由于政平惠民,当地人为他立生祠。理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不久,升为礼部侍郎直学士院。 宝庆元年(1225),由于德秀屡进鲠言,理宗皆虚心开纳,以致动摇史弥远的权势。薛极、梁成大等与史弥远相勾结,交奏排劾德秀,遂以焕章阁待制提举玉隆宫,不久落职,归浦城。以田易梦笔山地数亩,构堂于梦笔山麓,日与门人刘克庄、汤汉、徐华老等修《读书记》。宝庆二年,置庵在百丈山为读书处,纂《四书辑编》、《唐书考疑》。宝庆三年迁居城内越王山下,建共极堂,著《心经》、《政经》等。绍定元年(1228)复宝谟阁待制,次年提举玉极观万寿宫。绍定三年八月除徽猷阁待制。绍定五年,再知泉州。到达时,据《宋史》载:“迎者塞路,深村百岁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欢声动地。”四月召为户部尚书,九月晋见理宗时,理宗迎上说:“卿去十年,每切思贤。”十天后,升为翰林院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德秀以《大学衍义》进,理宗说:“《衍义》一书,备人君之轨范焉。”德秀志向“嗣往圣,开来哲”,以侍读的身份讲明理学,深得理宗的信任,很快使理学取得正宗地位,以至影响尔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五六百年之久。《宋史》称:“自侂胄立伪学之名以锢善类,凡近世大儒之书,皆党禁以绝之。德秀晚年,独慨然以斯文自任,讲习而服行之。党禁既开,而正学遂明天下后世,多其力也”。 端平元年(1234)正月,知贡举,事竣,升参知政事。其时,德秀又得疾,三上表乞祠,四月,授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宫兼侍读。次年,病重,五月十日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忠。八月,其子志道运柩回乡,敕葬浦城孝悌里株林山(今属莲塘乡岩处村)。宋嘉熙三年(1239)配祠朱熹,明正统二年(1437)从祠孔庙。成化三年(1467)追封浦城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御赐“力明正学”匾。《宋史》有传。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