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谊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0020220000139
人物姓名: 章谊
人物异名: 字:宜叟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309.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078年
卒年: 1138年
籍贯: 浦城
非亲属: 李永寿;王翊;黄潜善;汪伯彦

传略

章谊,字宜叟,浦城人。宋元丰元年(1078)生,崇宁五年(1106)进士。历任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皇帝到达临安时,发生苗傅、刘正彦兵变,群臣骚扰不安。皇帝要群臣献策。浙西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时希孟即说,“乞问三军”。章谊立即越班申斥,他认为,问三军是鼓动叛乱。时希孟不敢再说,皇帝嘉许章谊。事平之后,章谊升官二级,提升为仓部员外郎,奉使二浙。不久,召为驾部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他不避权贵,遇事敢言,他认为金兵所以能取得连连胜利,是掌握国政大臣的错误造成的。他指出,皇帝驻跸扬州时,有兵数十万,由于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的过错,侦察不明,金人忽然来到,只好迫走江东。移跸建康时,兵练将勇,又有长江天险可守,但都不置水师,两位宰相意见不一致,金人还没来,就沿海南逃。为此,他向皇帝献战守四策,皇帝的询问时,他提出保民、弭盗、遏寇、生财的策略。绍兴二年(1132)任大理寺卿。宰相上奏,要调章谊知平江府。皇帝说,“谊儒者,赖以奏谳平恕,使民不冤,勿令补外。”不久,升为权吏部侍郎、刑部侍郎兼详定三司敕令、徽猷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 绍兴四年,金国派遣李永寿、王翊为使,求还被俘的刘豫部属,以及西北在东南的人,还欲挟划河南正阳西南地给降金的刘豫,增加他的土地。众臣为难,欲遣参知政事席益使金,席益畏金以母老为借口推辞,益荐章谊为代理。高宗说,“谊母亦老,朕当自谕之。”章谊闻命,毫无难色,告诫家人不要给母亲知道。章谊受命后,加章谊为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章谊到达云中(今属内蒙古),与粘罕、兀室谈判,不肯屈辱。金人叫他快回去,章谊说:“万里御命,兼迎两宫,必俟得请。”金人就令萧庆授书,以道听途说之事责难章谊。章谊诘问他根据何在,金人只好实告,章谊不得已只好回朝。到达南京时,被叛臣扣留,章谊用计逃回。高宗嘉赏他的劳绩,升他为刑部尚书。是年冬天,他随从皇帝征伐淮阴,取得大捷,迁为户部尚书。 绍兴五年,疾请,以龙图阁学士知温州。适逢大旱,米价腾贵,章谊采用刘晏招商法,设粮米市场,招引各地粮商,使米价日趋平稳。诏升官一等。绍兴六年,移守平江,皇帝将临,供给繁多,章谊处置皆得宜。召对,赐带笏,皇帝说:“此不足以偿卿所劳,其勿谢。”次年,章谊复为户部尚书,奏营田之策。绍兴七年,章谊为端明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不久,提举亳州明道宫。绍兴八年卒,年61岁,谥忠恪。 《宋史》称章谊:“宽厚长者,故事台官言事,非挟怨以快己私,即用仇家言为人报复,谊独存大体,士论归之。立朝论事,奏疏无虑数十百篇,皆经国济时之策。”《宋史》有传。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专题

教授
职位
教授
职位
通判
职位
员外郎
职位
尚书
职位
尚书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