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显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唯一号: 130830020220000056
人物姓名: 丁显
人物异名: 字:彦伟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744.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368年
卒年: 1398年
籍贯: 建阳崇政里(今莒口镇茶㘵)

传略

十八岁的状元郎丁显(1368~1398年) 邑中有句古谶云:“睡龙惊马出公卿”,“睡龙”谓伏洲,“惊马”指勒马山。故宋代邑中出公卿数十人。又有古谶云:“山之足,有溪田,水推出,出状元”。 有一年,勒马山下洲田为水所推,而邑人丁显果然大魁天下,高中洪武十八年乙丑科状元。这一年,丁显年方18岁,堪称少年英才,是福建明代第一个得中状元者。 人生穷达谁能料?当丁显还是一介书生时,谁能料得他日后能大魁天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可社会却没给他大显身手的机遇。更不幸的是,刚过而立之年的丁显,郁郁病逝,客死他乡。 丁显,明代建阳崇政里(今莒口镇茶㘵)人。祖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五代时先祖丁广到建州(今建瓯)任州学教授,后迁居建阳莒口镇茶㘵,成为入籍建阳的丁氏始祖。按家谱资料丁显为丁广十世孙。1368年,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建元洪武,定天下之号“大明”。也正是在这年,丁显诞生于建阳莒口镇茶㘵,与大明王朝同龄。 丁显,字彦伟,幼年聪慧超人,入县儒学学习。明洪武癸亥(1383年),年仅十六岁的丁显,因能诗文,博通经史被选进太学深造,洪武甲子(1384年)乡试中举。洪武乙丑(1385年)在礼部主持的会试中名列第三。殿试由朱元璋亲自面试,御书提升丁显为状元。 朱元璋虽然欣赏丁显的才华,然对其又未委予大任,仅授翰林修撰、承务郎。 据《县志》所载,丁显“后坐事,谪广西驯象卫”,至于因何事遭贬,隐而未言。《闽书》的说法是,朱元璋认为他是“年少自喜,吾固裁之”。意思是说丁显年轻气盛,沾沾自喜,所以朱元璋把他贬谪到边远的广西驯象卫。《闽书》的记载有可信之处。朱元璋敕命丁显文中就曾告诫他曰:“尔其笃志斯文,勿沾沾而自足,勿诺诺以亏忠”。 丁显少年得志,才华过露,很容易招来“年轻气盛,轻视同僚的罪名”。或许丁显纯属冤枉,或许丁显果有骄傲之举,由于史阙记载,不敢随意褒贬。然丁显有聪颖超人的智慧是可以肯定的。 在广西贬所,这位闽地才子生活蹭蹬,心境凄凉,郁郁不得志,终日怀着报效无门的悲怆之情,与名流赋诗唱和。不幸染病卒于任上,年仅三十有一。后归葬建阳崇文里(将口)白石岭(今属莒口镇长埂村大源自然村白石岭),身后冷落,仅遗一女。 丁显诗汇于《建阳集》,惜今失佚。唯旧志存所撰《横渠书院记》一文。 如此英才,方微半甲;正当而立,早逝堪悲。邑中学者刘童挽丁显曰:“俊伟之资,博通经史。甲子开科,首登龙虎。圣主推才,期于佐辅。夭不伪年,惜颠云路”。 《嘉靖县志》编纂者对丁显的命乖运蹇的一生表示惋惜:“叙曰:彦伟以琦瑰器大魁天下,为潭城增耀,斯亦罕矣。而乃夭不伪年,弗获大树勋业,惜哉!” 说来也凑巧,丁显病逝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这年正是朱元璋大限之年。不过丁显比朱元璋先几个月逝世。他病卒的消息传入宫中,年过古稀的明太祖还没忘记这位“天子门生”。据《闽书》记载,朱元璋得知丁显逝世的消息后怪罪说:“武将何得不护持,令期赍志耶?”赍志就是“赍志而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武将为什么不注意保护丁显,让他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丁显卒于广西驯象卫,他的上司是武官。为此朱元璋还将其有关人员治罪。 丁显得中状元后,在茶㘵新桥湾源有敕建状元府一座,并从新桥铺设一条石路直至状元府,谓之“状元路”。“状元府”部份保存至建国后,由于年久失修,毁于六十年代初,遗址现为茶园。“状元路”历经多年雨水冲刷造成段落塌陷,尚有部份至今犹存。邑人为纪念丁显,光耀乡里,在县坊北街建状元坊,后移县治之南。 《中国人名大辞典》第8页已将丁显编入名人录中。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专题

修撰
职位
承务郎
职位
教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