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安上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唯一号: 130830020220000019
人物姓名: 熊安上
人物异名: 字:仲礼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716.pdf
性别:
时代: 宋代
出生年: 1086年
卒年: 1127年
籍贯: 建阳崇泰里熊屯(今莒口焦岚樟㘵)

传略

武状元熊安上(约1086年~1127年) 熊安上,字仲礼,宋建阳崇泰里熊屯(今莒口焦岚樟㘵)人,唐熊袞八世孙。约生于宋哲宗赵煦至宋钦宗赵桓年间,即公元1086年到1125年间,是北宋徽宗赵佶大观三年(1109年)已丑科武举第一名,该科录取武进士人数不详。同年,录取正奏名文进士731人,文状元是贾安宅。 熊安上荣登榜首之时,其家族中的叔侄兄弟亦同登文武之科,一度成为朝廷盛事,徽宗赵佶龙颜大喜,欣然命笔赐诗:“晋室安元齐奏捷,虞廷元恺并登庸。” 在熊安上生活的年代里,奸臣蔡京四度为相,与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黼把持朝政,被世人称为“六贼”。他们除大兴土木,搜运天下奇花异草取媚皇上外,还专横跋扈,制造冤狱,陷害忠良,造就了一个宋朝最黑暗的时期。其直接后果是使朝中正直之人几乎被排斥一空,剩下的多是平庸无能之辈。以致国家有警,朝中无人。虽然钦宗赵桓即位后,贬蔡京,诛杀王、童、梁、李、朱五贼,但北宋王朝已是伤痕累累、元气尽失,在金人大兵压境之时,宋朝出现了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局面。 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金朝聚全国之力,大举兴兵南下。先后攻克了檩州、蓟州(今北京一带)、朔州、武州、代州、忻州,于年底兵进信德军(今河北邢台)。这时,已从军十六年的熊安上,因在以往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已累官升迁为信德军兵马钤辖,权通判军州事,负责协助帅臣总辖本路军马。面对民族危难,熊安上镇定自若,抱定了为国尽忠,血溅沙场的信念,积极整修军械,散家财召募敢死之士,并将全城百姓组织起来,帮助部队守城。他不断派出小股士兵主动出击,袭扰金兵的粮草运输,尽最大努力减轻开封城的压力。与金兵交战,熊安上跃马挥刀,往来突奔,以身先士卒之举激励士兵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 熊安上的殉国没能挽回北宋王朝覆亡的命运。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困汴京(今河南开封),当时天降大雪,奇寒无比,城中百姓无柴取暖,无米下锅,许多人冻饿而死。徽宗、钦宗痛悟以往骄奢淫逸之为,下令杀大鹿千头,犒劳守城卫士;拆屋为薪,给百姓取暖。可由于周围诸郡沦落金兵之后,勤王之师无影,守城之战无效,北宋王朝自此灭亡。 建炎元年(1127年),南宋王朝为表彰在困难之时慷慨赴义的熊安上,也为号召当世之人投身抗金大业,收复河山,报效朝廷,特追赠武举出身的熊安上为武义郎(从七品)。到了清代,著名学者陆心源将熊安上的事迹收入《宋史翼·忠义传》,亦在褒扬与推崇他的为国尽忠之举。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专题

兵马钤辖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