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在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615
人物姓名: 朱在
人物异名: 字:叔敬;一字:敬之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170.pdf
出生年: 1169年
卒年: 1239年
籍贯: 崇安五夫
亲属: 朱熹

传略

朱在(1169—1239) 朱在,字叔敬,一字敬之,朱熹季子,以荫补承务郎。嘉定初,除籍田令,迁将作监主簿,累迁大理寺正,知南康军,历浙西常平使右曹郎官兼知嘉兴府,召为司农少卿、吏部侍郎、宝谟阁待制等,生于崇安五夫,葬于建安。 按,朱熹三子:塾(1153—1191)、埜(1154—1211)、在(1169—1239),诸书如《宋元学案》、《考亭渊源录》、《道南源委》等均列为朱子门人,称为“受教家庭”,即受其父之教。朱塾、朱埜均曾先后学于蔡元定、林择之、吕祖谦,朱在则从学于吕祖俭、黄干。三人中,除朱在有少许曾在书院受学于朱熹的资料外,朱塾、朱埜则绝无有关记载。《文集》卷三九《答范伯崇》书九云:“熹比携二子过寒泉,招季通来相聚,初不废讲议。”粗看之下,似乎朱塾、朱埜亦在寒泉从学。但据卷四四《答蔡季通》书四:“小儿辈又烦收教,尤剧愧荷。但放逸之久,告痛加绳约为幸。”书五云:“两儿久欲遣去,因循至今。今熹亦欲过寒泉矣,谨令诣左右。告便令入学,勿令游嬉废业,甚幸。大儿不免令读时文,然观近年一种浅近文字殊不佳,须寻得数十年前文字宽舒有议论者与看为佳,虽不入时,无可奈何。要之将来若能入场屋,得失又须有命,决不专在趋时也。”从书中可以看出,朱熹携两子过寒泉,实际上是交给蔡元定教导,并非从其父学于寒泉精舍。朱熹写此书时乃乾道六年(1170),两子均年方十六七岁,正是读书习文之时,此即笔者《寒泉精舍门人考》未录两人的原因。 朱熹三子中以朱在自幼随侍朱熹左右时间最长,淳熙六年(1179),曾随父至南康军。《文集》中,《记游南康庐山》(卷八四)、《题落星寺》(别集卷七)、《题落星寺张于湖题字后》(同上)、《题石乳寺》、《题栖贤摩崖》(同上)、《题垒石庵》(同上),均有其名。《语类》中有数十则“敬之问”,内容涉及《论语》、《孟子》、《中庸》等,因朱子门人中还有陈敬之、许敬之、张敬之(显父)等,不能肯定所指何人。《语类》中与朱在有关的,唯卷十四叶贺孙录一条,“或问朱敬之:‘有异闻乎?’曰:‘平常只是在外面听朋友问答,或时在里面亦只说某病痛处得。’”(P258)所谓“外面听朋友问答”,指的是朱在随书院诸生一起读书问疑,以叶贺孙乃考亭沧洲门人而论,此可作为朱在从学于此的明证。朱在曾将从学所记语录编成《过庭所闻》一书。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八四《论语集注》条下录一条云:“朱在《过庭所闻》曰:‘《集注》于正文之下,正解说字训文义,与圣经正义,如诸家之说有切当明白者,即引用而不没其姓名。如学而首章,先尹氏而后程子,亦只是顺正文解下来,非有高下去取也。章末用圈而列诸家之说者,或文外之意,而于正文有所发明,不容略去。或通论一章之意,反复其说切要,而不可不知也。’”朱在此条所录,实际上是朱熹对其《论语集注》的体例的一个说明,对理解《集注》具有较高的价值。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专题

主簿
职位
寺正
职位
康军
职位
右曹郎官
职位
兴府
职位
少卿
职位
侍郎
职位
待制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