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友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522
人物姓名: 潘友恭
人物异名: 字:恭叔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105.pdf
籍贯: 婺州金华县

传略

潘友恭 潘友恭,字恭叔,婺州金华县人,潘友端之弟。曾历官明州司理参军、海门县尉。《宋元学案》卷六九称“与兄端叔友端并学于朱子,为江淮宣抚使司干。” 潘氏兄弟最早与朱熹相识,约在淳熙初。《文集》卷四三《答林择之》书十三云:“潘丈之政为闽中第一,其爱民好士,近世诚少比,恨未识之耳。端叔向见钦夫称之,恭叔昨在建宁得一见,匆匆不能款,然知其惑于世俗高妙之虚谈矣。”文中潘丈,指的是其父潘畤(字德鄜)。乾道末、淳熙初(约1173—1174)官兴化知军(黄仲昭《八闽通志·秩官》卷三五),甚有政绩,事见朱熹《直显谟阁潘公墓志铭》(《文集》卷九四)。则朱熹与潘友恭“在建宁得一见”当亦在淳熙初或稍后。 淳熙九年(1182),朱熹在浙东提举任上,潘畤曾延请朱熹在其家上虞县所建的月林书院讲学(光绪《上虞县志》卷三十)。其两子当于此时从学于朱熹。不久,朱熹离浙东任,曾举潘友恭自代(《举潘友恭自代状》,《文集》卷十九)。 潘友恭赴闽从学,当在朱熹讲学武夷精舍之时,可考者有三。一是朱熹所撰《潘氏妇墓志铭》乃淳熙十三年(1186)应潘友恭之请而作,文中有“友恭兄弟皆来学,见其饬于身者严”之语。二是在精舍时,潘友恭曾自告奋勇,向朱熹提出代为整理《礼书》。淳熙十三年(1186)九月三十日《答吕子约》书三云:“闻子约教学者读《礼》,甚善。然此书无一纲领,无下手处,顷年欲作一功夫,后觉精力向衰,遂不敢下手。近日潘恭叔讨去整顿,未知做得如何。”(《文集》卷四八)《文集》卷五十《答潘恭叔》书四亦云:“《礼记》须与《仪礼》相参,通修作一书乃可观。……恭叔暇日能为成之,亦一段有利益事,但地远,不得相聚评订为恨。如欲为之,可见报,当写样子去也,今有篇目先录去。”书七云:“《礼记》如此编甚好,但去取太深,文字虽少而功力实多。……”三是《文集》卷五十有《答潘恭叔》书九通,内容以答问为主。已有部分见载于淳熙十五年(1188)在建阳刊刻出版的《晦庵集》中。 潘氏也是建阳考亭竹林精舍的门人。约在绍熙二年(1191)冬,曾与其弟友端同至建阳从学,朱熹于此时应其所请为其父撰写了《墓志铭》。《别集》卷四《林井伯》书七云“前日被潘恭叔来守乃翁志铭,略为草得一两纸”,所言即此。《语类》卷一二四有叶贺孙录“潘恭叔说:‘象山说得如此,待应事,都应不是’”(P2974)。卷三七叶贺孙又录“恭父问‘可与立,未可与权”(P994—995),在场者,有绍熙三年(1192)从学的蔡行夫(?),则潘氏在建阳从学,时在绍熙二至三年(1191—1192)。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专题

司理参军
职位
县尉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