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干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504
人物姓名: 黄干
人物异名: 字:季直;一字:直卿;号:勉斋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085.pdf
出生年: 1152年
卒年: 1221年
籍贯: 世居长乐县,后徙居闽县
亲属: 黄瑀

传略

黄干(1152—1221) 黄干,字季直,一字直卿,号勉斋。世居长乐县,后徙居闽县。父黄瑀,曾任朝散郎、监察御史,甚有政绩,逝世后,朱熹应黄干之请为其撰墓志铭(《文集》卷九三,《朝散黄公墓志铭》)。 淳熙二年(1175),其仲兄黄东官吉州,黄干从行,因得识庐陵名士刘清之,遂向刘清之求学。刘清之对他说:“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勉斋集》附《黄干年谱》)便把他转荐给朱熹。这年冬天,黄干冒雪来到崇安五夫,适逢朱熹外出,他寄居客栈,一直等到淳熙三年(1176)春朱熹归来。从此,黄干随朱熹学,为学艰苦,夜不设榻,衣不解带。甚为朱熹所器重,有“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文集》卷六四,《答刘公度》)的评价。 黄干后来回忆他初从朱熹的情景时写道:“干丙申之春,师门始登,诲语谆谆,情犹父兄。春山朝荣,秋堂夜清,或执经于坐隅,或散策于林坰,或谈笑而舂容,或切至而叮咛。始受室于潭溪,复问舍于星亭。……”(《祭晦庵朱先生》,《勉斋集》卷三十六)。 淳熙六年(1179),朱熹赴南康军任,黄干随行,帮助处理一些学术上的事务。《文集》卷三四《答吕伯恭》书十九云:“熹来此,日间应接衮衮,暮夜稍得闲问书册,则精神已昏,思就枕矣。以此两月间只看得两篇《论语》,亦是黄直卿先为看过,参考同异了,方为折中。” 武夷精舍建成后,黄干亦在此从学并协助朱熹从事一些研究课题。《文集》卷三五《答刘子澄》书九云:“旧书且得直卿在此商量,逐日改得些少,比旧尽觉精密。且令写出净本,未知向后看得又如何也。”此书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春正月,文中提到朱熹于此时为刘子澄所撰《鄂州社稷坛记》(载《文集》卷七九),文末署“十一年春正月甲辰,宣教郎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新安朱熹记”。同卷《答刘子澄》书十三又云:“直卿去冬暂归,今已复来。”卷五四《答路德章》书五云:“直卿在此,问以来书所云。”此两书均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季,因前一书文中提到“衡阳改命”,即刘子澄由鄂州通判改任衡州守。又有“赵子直入蜀,前日至武夷别之”一语,陈来《朱熹书信编年考证》(P239),因考定此两书均写于淳熙十三年春,亦由此可证黄干此时也在武夷精舍。 绍熙元年四月,朱熹知漳州,黄干曾一度随侍左右。朱熹考亭竹林精舍建成,黄干亦续学于此,并担任部分教学工作。《续集》卷一《答黄直卿》书七八:“见谋于屋后园中作精舍,规摹甚广,他时归里,便可请直卿挂牌秉拂也。作此之后,并为直卿作小屋,亦不难矣。”朱熹此书约写于绍熙五年(1194)沧洲精舍建成之时。据《勉斋集·年谱》,时黄干以恩荫补将仕郎(次年四月授迪功郎监台州户部赡军酒库)。五月,朱熹赴潭州任,黄干随行;十一月,“文公奉祠居家,先生(指黄干)自京还,留文公之侧”(《勉斋集·年谱》)。庆元年间,黄干往来于福州、建阳考亭两地。庆元三年(1197),朱熹为黄干“筑室于考亭新居之旁”(同上书)。《续集》卷一《答黄直卿》书八六云:“闻欲迁居此来,甚慰,不知定在何日也。”《文集》卷六四《答巩仲至》书十二云:“直卿久不得书,闻有徙家之兴,此固所欲,但于渠聚徒之计,则恐失之便,无以为生,亦须细商量耳。”后黄干一直延至庆元五年(1199)十一月,才迁于考亭新居(《勉斋集·年谱》)。 此外,据《文集》卷五十《答余占之》书四云:“直卿已归在此,今年往来亦有一二十人相过讲习。”《朱子语类》卷八四载胡泳录云:“庚申二月既望,先生有书与黄寺丞商伯云:‘伯量依旧在门馆否?《礼书》近得黄直卿与长乐一朋友在此,方得下手整顿。’”庚申为庆元六年(1200),此为其逝世前一月所书。文中所言《礼书》,指的是《仪礼经传通解》,黄干负责其中《丧礼》、《祭礼》部分。此书在朱熹生前未完稿。一直到嘉定十三年(1220)夏,黄干所撰这一部分方成书,名《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勉斋集·年谱》)。 从《朱子语类》来考察,黄干在建阳考亭的活动亦甚为频繁,同门学友所录问答亦多。择要言之,卷六有绍熙五年(1194)李方子、甘节、萧佐三人同录“吉甫问:‘仁义礼智,立名还有意义否?’”一条(P105—106),其中有黄干直卿的答语。同卷有杨至录“吉甫问恭敬”一条(P123),其中也有直卿之名。大约在此前后,则有郑南升录“仁者爱之理”条(卷二十P468),参与讨论者有黄干、汪正甫、?亚夫;卷二二郑南升录“问‘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条(P511),以及“问‘贫而无谄’章”条(P530),均录有黄干的发言。庆元三年(1197),黄义刚录“直卿劝先生且谢宾客数日,将息病”(卷一〇七P2673);同卷义刚又录“先生问直卿:‘何不移入新屋居?’曰:‘外门未立。’……”(P2677) 嘉定九年(1216)四月,黄干在离汉阳知军任后,回到阔别已久的考亭,时朱熹已逝世十六年。黄干在竹林精舍讲学,诸生云集。黄干在此撰写了《竹林精舍祠堂讲义》(《勉斋集》卷二四》)。并开始草撰《朱文公行状》。嘉定十四年(1221)正月,写成定稿(《朝奉大夫华文阁待制赠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谥文朱先生行状》,《勉斋集》卷三四)。在文中,他高度概括了朱熹“自筮仕以至属纩五十年间,历事四朝,仕于外者仅九考,立于朝者四十日”的一生坎坷的事迹,全面论述了朱熹的学术思想和人品道德,并给朱熹以“绍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的高度评价。 对黄干在阐扬朱熹学术思想方面的贡献,时人及后人对其均评价颇高。真德秀在《勉斋先生祝文》中说:“惟公之在考亭,犹颜、曾之在洙泗。发幽阐微,既有补于学者;继志述事,又有功于师门。”(建阳《潭溪书院黄氏宗谱》)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