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490
人物姓名: 刘清之
人物异名: 字:子澄;学者称:静春先生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065.pdf
籍贯: 吉州庐陵

传略

刘清之,字子澄,学者称静春先生,吉州庐陵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官宜黄知县、鄂州通判、衡州知府等职。著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训蒙外书》、《墨庄总录》、《祭仪》等书。《宋史》卷四三七本传云:“清之既举进士,欲应博学宏词科。及见朱熹,尽取所习焚之,慨然志于义理之学。吕伯恭、张栻皆神交心契,汪应辰、李焘亦敬慕之。” 朱熹初识刘子澄,当在绍兴末或隆兴初年(约1162—1163)刘子澄官建德主簿之时。《文集》卷三五有《答刘子澄》书十六通,书一称子澄为“主簿学士足下”,文中语气颇谦恭。《文集》中于两人关系有明确年号可考的,是《刘氏墨庄记》一文,开篇即言“乾道四年(1168)秋,熹之友刘清之子澄罢官吴越,相过于潭溪之上,留语数日相乐也。”文末又有“子澄与熹游,尤笃志于义理之学”诸语,由此可知,最晚在这年,刘氏已于崇安五夫成为朱子门人。 陈荣捷先生《朱子门人》认为刘清之应视为朱子讲友而非门人。但乾道九年(1173),刘清之又一次问学朱熹,一是因为《刘氏墨庄记》实乃这年二月朱熹应其所请而补记;二是《文集》卷三三《答吕伯恭》书十九有:“子澄过此两三日,诸况具能言之。”卷四四《答方伯谟》书五则有:“子澄亦到此三四日而行”的记载。陈来《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据此两书分别有“薛士龙物故”和“扶送叔母之丧还政和”的记载,考定两书均写于本年(分别见该书第103、109页),从学地点当在建阳寒泉精舍。 淳熙二年(1175)五月的鹅湖之会,刘清之也曾参加。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军,刘清之相从。《文集》卷二六《与曹晋叔》、卷三四《答吕伯恭》书二五、卷五二《答吴伯丰》书一均提到。其中《答吴伯丰》书中有提到张栻逝世的消息,则书写于淳熙七年二月,称“子澄去秋相见甚款,近复招之”,则刘清之与朱熹在南康相聚是在淳熙六年秋季。 淳熙八年(1181)春,朱熹将离南康任职之际,刘清之又与朱熹“相聚月余,意思尽好,直至湖口渡头方分手也”(《答吕伯恭》书四三,《文集》卷三四)。在途归经江州濂溪书堂之时,刘清之请朱熹“为诸生说《太极图》义”(朱熹《山北纪行十二章》之七自注,《文集》卷七)。随行的门人还有王阮、周颐、林用中、余隅、黄干等。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专题

知县
职位
通判
职位
知府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