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楫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485
人物姓名: 吴楫
人物异名: 字:公济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058.pdf
籍贯: 建宁府崇安县

传略

吴楫 吴楫,字公济,建宁府崇安县人。“幼颖悟。绍兴末,乡试不第,退居田里,闭户读书。与朱熹、李郁讲明性理之学,及儒、释之辩甚悉。熹匾其读书所曰‘悦斋’,遣子师之。晚年以特恩补官,调临桂簿。”(康熙《建宁府志》卷三三) 《文集》卷四三有《答吴公济》书六通。书二云:“来书云,夫子专言人事生理,而佛氏则兼人鬼生死而言之。熹按伯谏书中亦有此意,已于答伯谏书中论之矣。”考朱子《答李伯谏书》亦在《文集》卷四三,其中书一署甲申(隆兴二年即1164),内容即斥其溺于佛学之误,则吴公济从学朱熹当亦在本年(参李伯谏条)。 《答吴公济》书一云:“来书云,儒释之道,本同末异。熹谓本同则末必不异,末异则本必不同。正如二木是一种之根,无缘却生两种之实。”朱熹此说,也表现在他写给吴公济的一首诗中,《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二首》(《文集》卷六),其二云: 未必瞿昙有两心,莫将此意搅儒林。 欲知陋巷忧时乐,只向韦编绝处寻。 诗中告诫吴楫不要以佛老思想干扰儒家的学说,人生的乐趣应到孔孟儒家经典中去寻找。后吴楫仍溺于禅学而不能自拔,朱熹颇为不满,批评说:“公济不长进,只管来讨书。……不知他许多禅寄放甚处?”(《答蔡季通》书七,《文集》卷四四) 吴公济也是寒泉精舍的门人,《续集》卷二《答蔡季通》书九二云:“寒泉精舍才到即宾客满座,说话不成,不如只来山间,却无此扰。公济亦每以此为言也。” 吴公济每赋诗与朱熹唱和往来,《文集》卷六至卷九有《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题公济风泉亭》、《再题吴公济风泉亭》等十几首。从诗题看,吴楫亦曾从朱熹学于云谷晦庵草堂,《文集》卷六有《云谷次吴公济韵》一诗,可证。 武夷精舍建成后,吴公济也曾在精舍问学。《文集》卷九有《次公济精舍韵》:“一室空山里,纤尘迥莫侵。……”此精舍当为武夷精舍而非寒泉精舍,因同卷有《奉同公济诸兄自精舍来集冲佑之岁寒轩,因邀诸羽客同饮……》一诗,若从寒泉精舍至武夷山冲佑观有百数十里之遥,短时间内难以相聚之故。此外,《朱子语类》卷十二有杨道夫录曰:“吴公济云:‘逐日应接事物之中,须得一时辰宁静,以养卫精神。’……”(P220)据《语录姓氏》,杨道夫为己酉(淳熙十六年即1189)以后所闻,此为其时吴公济仍在武夷精舍从学之明证。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