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476
人物姓名: 韩愈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7/001
起始页: 0040.pdf
时代: 宋代
出生年: 768年
卒年: 824年

传略

韩愈(公元768—824年)继承了从孔孟到董仲舒的“天命论”,他宣扬“天”能决定人的贵贱福祸,“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①如果得罪了“天”,就要降灾祸或刑罚。 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在于提出了一种儒学“道统”说。他认为“道”是一个精神实体,道的具体内容就是“仁”、“义”,遵守和实行“仁”、“义”的原则就是“道”。他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②“道统”传授的谱系,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并以自己续“道统”自诩,开理学家所讲“道统”的先河。对此,朱熹赞赏不已。 韩愈在讲“道统”的时候,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突出地抬高孟子的地位。从秦汉以来,儒学并不特别推崇孟子,《汉书·艺文志》把他列为儒学诸子,唐陆德明作《经典释文》第一卷为《序录》,第二至三十卷分别注释《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不取《孟子》,为当时《孟子》未列入经典之故。韩愈却认为孟子独得孔子之正传,他说:“自孔子没,群弟子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③视孟子为诸子之上。二是尊崇《大学》。《大学》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朱熹认为,汉魏以来,它不被人所重视,韩愈在《原道》中开始强调《大学》中的道德修养方法,才逐渐被人所重视。他是这样说的:“《大学》之条目,圣贤相传,所以教人为学之次弟,至为纤悉。然汉魏以来,诸儒之论,未闻有及之者。至唐韩子乃能援以为说,而见于《原道》之篇,则庶几其有闻矣。”①韩愈主张人的道德修养应该从“诚意”做起,而达到“治国”、“平天下”。《孟子》、《大学》为理学家所特别崇奉,实自韩愈开其端。韩愈从当时佛教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动摇中,使儒家学说重新抬头,他对儒家学说重新做了诠释和阐发,无疑受到后来理学家的重视。

知识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朱熹思想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本书运用哲学逻辑结构的方法,提示了朱子理气先后、理一分殊、格致心思、持敬知行、心性情才、诗理自然的理性精神。以及其天理君权、理欲义利、心术王霸、人伦教育的道德精神。诠释其哲学致广大、尽精微之存在,梳理其思想前后之变化,贯通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结构,肯定其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朱子思想的体悟,是当前国内论述朱子思想最全面的著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