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宓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325
人物姓名: 陈宓
人物异名: 字:师复;号:复斋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237.pdf
出生年: 不详
卒年: 不详
籍贯: 兴化军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区)
亲属: 陈俊卿
非亲属: 朱熹;黄

传略

陈宓(生卒年不详),字师复,号复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区)人,乾道间宰相陈俊卿第四子。淳熙十年(1183)十月,朱子因赴泉州吊友人傅自得之丧,归途曾馆次于陈氏仰止堂,陈宓因与其兄守、定于此时同学于朱子。朱子逝世后,又从黄榦肄业。嘉定初,以父荫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知安溪县。 陈宓继承了朱子的以民为本思想,在各地担任地方官时,就有了将这种思想付诸实践的机会。历史有惊人的巧合,嘉定九年(1216),陈宓出任南康(治今江西省庐山市)知军,与朱子当年任南康军相似,陈宓也遇上了大灾荒,从而使他在南康的治绩,几乎就是朱子在南康的重演或再现。 他在《初到南康示诸邑令》诗中说:“田里三年两旱干,茅檐十室九饥寒。殷勤此日无他事,好把斯民子样看。”①“好把斯民子样看”,说的就是要爱护当地的民众,要爱民如子。《宋史·陈宓传》记载说:“(南康)岁大侵,奏蠲其赋十之九。会流民群集,宓就役之,筑江堤,而给其食。时造白鹿洞,与诸生讨论。”②明人周伟《白鹿洞书院志》载:“陈宓,字师复,莆田人,丞相俊卿之子。少为文公门人。嘉定间知南康军,有政声。公暇即造白鹿洞,与诸生讲学。今洞中石刻多其余迹。”③《宋元学案》也载:“出知南康军,岁大祲,奏蠲其赋十九,令流民群集就役,以筑江隄,给食活之。与诸生讲论白鹿书院。”④而减轻徭赋,以工代赈修建江堤,和重开白鹿洞书院,与诸生讲学等,正是朱子知南康的主要政绩。 嘉定十四年(1221),陈宓从南康改任南剑州(治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知州,到任伊始,就召集属下的各县长官,宣布他的施政纲领,就是以民为本,爱民如子。这表现在他的《初到延平会四邑宰》的三首七言绝句中: 经岁旱荒仍疾疠,字民职业合何如? 去年欠负都蠲了,好把新租议减除! 郡县本来同一体,何须催赋属州家?如今已许从民便,升斗须防颗粒加。是邦凋瘵古来无,只为从前有羡余。第一切须除此弊,庶几民力少能舒。① 四邑,指的是南剑州下辖的将乐、顺昌、尤溪和沙县四县。邑宰,即知县。这三首诗,第一首是说由于连年旱灾,加上疾病流行,作为地方长官,应如何抚慰百姓呢?首先要从减轻赋税开始,先把去年的欠负都减免了,再说如何减除今年的新赋。第二首强调“从民便”,不得滥收多收钱粮。第三首讲革除积弊,以舒民力。这三首诗读来感觉全是大白话,谈不上有何艺术性,但却颇具性格,尤其是第一首“去年欠负都蠲了,好把新租议减除!”明白如话,而斩钉截铁,显示了陈宓作为地方长官,在处理事关民众利益的政务时的魄力和果敢作风。 在延平九峰山创建延平书院,是陈宓知南剑的重要政绩。嘉定十五年(1222),陈宓率先捐献了两个月的俸禄作为启动资金,“继节浮费,以落成之”②。书院建筑,模仿白鹿洞书院的规制。据陈宓自述,书院建有“礼殿,旁祀杨时师生遗像,以慰往来士君子之思。分立四斋,以聚生员。薄储廪给,以侍读书修身,不屑课试之士”。③并仿照朱子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以教诸生。在书院中祀奉延平四贤,并上溯到周、张、二程,下延至朱子的学生廖德明、黄榦等。延聘朱子考亭书院门人蔡念成为山长,李燔定学规,并购置学田,以赡生徒。书院建成,他写下了《延平书院落成柬诸友》一诗:当日二程门下士,独分此道过来南。百年世事相传处,书院天生着剑镡。群峰九叠势来雄,直作吾儒五亩宫。 隔断市〓才一水,读书如坐万山中。① 后两句很好地描绘了延平书院的地理位置——与延平市区一水之隔,处于九峰山的怀抱之中,周围又有群山环抱。在《次李弘斋韵送任宰》诗中,他说: 近日延平创小斋,四方佳友为朋来。 虽为书上究余味,更要心中绝点埃。 健德千年期不已,高标万变讵能推。 直须义利途中办,宁使饥肠屡隐雷。② 诗中表明了陈宓办学的宗旨,是要以朱子的正心术、明义利,坚持存理灭欲的理学思想,以端正世风。 陈宓创建的延平书院,是闽北最早的以官方名义创建的书院。有意思的是,朱子当年重建白鹿洞书院,为了得到最高统治者政策的倾斜与支持,曾连续上札坚请宋孝宗御书赐额,陈宓则有意模仿其师所为,也上了《申请延平书院敕额札》。札文说: 窃谓事有关于斯文之统纪、风化之本原者,守臣之所当上闻也。惟 道统之传,远自羲黄,迄于孔孟,秦汉以来,不绝如线。至皇朝之盛 治,有濂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相继挺出,而孔孟之统以续。 二程传之杨时,杨时传之罗从彦,罗从彦传之李侗,李侗传之朱文公 熹,而其学益盛。③ 作为朱子学的传人,陈宓在《申请延平书院敕额札》中揭示了杨、罗、李、朱的道统相传的师承关系。在这篇奏札中他还从四人的地域关系进一步揭示他们的道统之传。他说: 杨时、罗从彦,实本郡将乐人(这里不准确,罗系沙县人——编者 注);李侗,剑浦人;朱熹虽居邻郡,亦生于本郡尤溪之寓舍。伏自汉 唐以来,几二千年而未有与道统之传者,今以斗大之州,不数十年之内,出而宗主斯文者有四,岂惟一邦之创见,实皇朝之盛美也。①因此,他希望“朝廷特赐敷奏,乞敕赐延平书院四字为额。” 宋端平年间(1234—1236)延平书院获宋理宗赐额,成为福建第一所获此殊荣的书院。由是,延平书院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所皇家承认,并予以坚决支持的官办书院。 对陈宓的师从,《宋元学案》将他与其兄长陈守、陈定同置于《沧洲诸儒学案》中,在文中仅以“长从黄勉斋榦”一语带过,而在《勉斋学案》中,对其又只字未提。《道南源委》中也只是说:“长从黄勉斋游。称其胸怀坦然,无一毫私欲之累。”②这就影响了今人对其为学的基本认识。 而在黄榦的《勉斋集》中,有不少文字,可以为我们增加这一方面的认识。《勉斋集》卷十三有《复陈师复》书八通,内容涉及论学与政事,附集中有陈宓记语录,《读<中庸>纲领》,下有小字注“分六段授陈师复”。陈宓的学业与政事,均为黄榦所赞许,认为“论当世志道之士,真西山、李贯之与先生(指陈宓——编者注)三人而已”③。黄榦在《复陈师复监簿》中说: 忽闻执事志道之笃,立行之高,乃如此,喜跃不能自胜。想先师九 原之下,亦当为之击节,喜吾道之有传也。④ 这是对陈宓在嘉定七年(1215)入监进奏院,上封事慷慨尽言,抨击时政:“大臣所用非亲即故,执政择易制之人,台谏用慎默之士,都司枢掾,无非亲昵,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⑤之论的褒扬。 在书院,陈宓政事之余,也每赴书院讲学,今存《南剑道南堂仁说》一篇。在文中,他提出了“学者朝夕所当讲论致知力行者,曰仁而已”,以此实践朱子“仁者,心之德爱之理”的观点。他认为,“《论语》之所以言人者,虽若多端,而其要不出乎文公之六字。”“不言心之德,则无以知仁之为体所该者广;不言爱之理,则无以知仁之所以得名之实”。① 南剑知州是陈宓的最后一个实职,此后不久,他上书请致仕,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卒。他最著名的人生格言是“居官期如颜真卿,居家期如陶潜”“又深爱诸葛亮‘家无余财,库无余帛’。庶乎能蹈其语者。”②著作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钞》《唐史赘疣》等。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

相关专题

知军
职位
知州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