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榦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310
人物姓名: 黄榦
人物异名: 字:季直;一字:直卿;号:勉斋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217.pdf
出生年: 1152年
卒年: 1221年
籍贯: 福州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区)
亲属: 黄瑀;黄东
非亲属: 朱熹

传略

黄榦(1152—1221),字季直,一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区)人。父黄瑀,宋高宗时曾官至朝散郎,任监察御史,甚有政绩。逝世后,朱子应黄榦之请为撰《朝散黄公墓志铭》。 乾道四年(1168),黄榦十七岁时,曾游学闽县学者淡斋李深卿、拙斋林之奇之门。淳熙二年(1175),其仲兄黄东官吉州(治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黄榦从行,因得识清江刘清之,遂向刘清之求学。刘清之对他说:“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①,便把他转荐给朱子。 这年冬天,黄榦冒雪来到五夫,适逢朱子外出,他寄居客栈,一直等到次年(1176)春朱子归来。从此,黄榦跟随朱子刻苦学习,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常通宵达旦。黄榦后来对他的学生说:某自拜先生后,夜不设床,记得旧有大椅子,倦时跳上去坐,略睡一瞌,又起看文字,如是者三两月。②并撰文回忆道:榦丙申之春,师门始登,诲语谆谆,情犹父兄。春山朝荣,秋堂夜清,或执经于坐隅,或散策于林坰,或谈笑而舂容,或切至而丁宁。始受室于潭溪,复问舍于星亭。……③朱子对黄榦极为赞赏,说:“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④朱子学侣、东南三贤之一的张栻逝世,朱子写信给黄榦说:“南轩云亡,吾道益孤,朋友亦难得十分可指拟者,所望于贤者不轻。”⑤对其寄予厚望,淳熙九年(1182),把次女嫁给他,馆于五夫里紫阳书堂。 从淳熙三年(1175)至绍熙五年(1194)的二十年间,黄榦除遵朱子之命,曾于淳熙三年赴金华从学于吕祖谦约一年时间,以及曾往返于闽县处理兄丧等家务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均相侍于朱子左右,即使是朱子外出为官也是如此。如淳熙六年(1179),朱子知南康军,黄榦从行;①淳熙八年(1181)十月朱子被召至京,黄榦从行;②绍熙元年(1190)朱子知漳州,黄榦亦相随左右。③由于黄榦长年跟随朱子,由此而学问日精。同时,他实际上也是朱子在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如朱子知南康时,黄榦随行,帮助处理一些学术上的事务。朱子《答吕伯恭》中说:熹来此,日间应接衮衮,莫夜稍得闲向书册,则精神已昏,思就枕矣。以此两月间只看得两篇《论语》,亦是黄直卿先为看过,参考同异了,方为折中。④武夷精舍建成后,黄榦在此从学并协助朱子从事一些研究课题。朱子在给刘子澄的信中说:“熹一出三月,归已迫岁。……却是精神困惫,目力昏暗,全看文字不得,甚觉害事耳。旧书且得直卿在此商量,逐日改得些少,比旧尽觉精密。且令写出净本,未知向后看得又如何也。”⑤此书信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春正月;文中“旧书”未详所指。据《勉斋集·年谱》录黄榦语云:先师之用意于《集注》一书,愚尝亲睹之,一字未安,一语未顺,覃思静虑,更易不置。或一二日而不已,夜坐或至三四更。如此章(指《论语·卫灵公篇》“谁毁谁誉章”——编者注)乃亲见其更改之劳。坐对至四鼓,先师曰:“此心已孤,且休矣。”退而就寝,目未交睫,复见小史持版牌以见示,则是退而犹未寐也,未几而天明矣。用心之苦如此。①文中记载的是朱子为修改《论语集注》一书殚精竭虑,彻夜不眠的工作情景。作为朱子学术上的得力助手,黄榦当然不可能袖手旁观,上文实际上是黄榦在协助朱子担任部分研究课题之时记下的亲身经历。故朱子的另一门人潘柄曾说:文公退居山谷者三十年,专讨论经典训释诸书,以惠后学。时从游者,独公(指黄榦——编者注)日侍左右,纂集考订之功居多。②绍熙二年(1191),朱子离漳州任后,黄榦则应闽帅赵汝愚之请,暂时离开朱子,到福州执教于登瀛馆,后又移塾于叶氏悦乐堂和城东古寺。《朱文公文集》中有“近来福州得黄直卿、南康得李敬子说,诱得后生多有知趣乡者”③的记载。所谓“诱得后生多有知趣向”,即通过教学,引导青年心向正学,接受儒家文化的传统。 绍熙三年(1192),朱子在建阳考亭建成竹林精舍,黄榦在此担任了部分教学工作。朱子说:“见谋于屋后园中作精舍,规摹甚广,他时归来,便可请直卿挂牌秉拂也。”④所谓“挂牌秉拂”,即《宋史·黄榦传》中所说的“请直卿代即讲席”。如绍熙四年(1193),南城包扬率其生徒十四人来竹林精舍就学,包扬请朱子讲解《论语·有子》章,即《论语·学而》篇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一章。而朱子却指定黄榦为之代讲。他说:直卿与某相聚多年,平时看文字甚子细;数年在三山,也煞有益于朋友,今可为某说一遍。①于是黄榦为之宣讲“此章之指,复历叙圣贤相传之心法”②。 绍熙五年(1194),竹林精舍经扩建,改名为沧洲精舍,据《勉斋集·年谱》,时黄榦以恩荫补将仕郎。次年四月授迪功郎监台州户部赡军酒库;五月,朱子赴潭州(治今湖南省长沙市)任,黄榦随行;庆元元年(1195)十一月,“文公奉祠居家,先生(指黄榦——编者注)自京还,留文公之侧”③。庆元年间,黄榦往来于福州、建阳考亭两地。庆元三年(1197),朱子为黄榦“筑室于考亭新居之旁”。朱子《答黄直卿》云:“闻欲迁居此来,甚慰,不知定在何日也。”④《答巩仲至》云:“直卿久不得书,闻有徙家之兴,此固所欲,但于渠聚徒之计,则恐失之便,无以为生,亦须细商量耳。”⑤后黄榦一直延至庆元五年(1199)十一月才迁于考亭新居。 庆元年间,朱子编《仪礼经传通解》一书,以《丧礼》《祭礼》二编嘱黄榦为之,《朱子语类》载:“庚申二月既望,先生有书与黄寺丞商伯云:‘伯量依旧在门馆否?《礼书》近得黄直卿与长乐一朋友在此,方得下手整顿。’’”⑥《勉斋集·年谱》则载:“初,文公虽以丧、祭二礼分畀先生,其实全帙自冠昏、家乡、邦国、王朝等类皆与先生平章之。文公尝与先生书云:‘所喻编礼,次第甚善。’又云:‘千万更与同志勉励,究此大业。’又云‘将来送彼参订,修归一涂。’又云:‘此事异时直卿当任其责。’其他往复条例,文多不能尽载。明年三月乙亥朔,竹林精舍编次《仪礼集传集注》书成条理,《经传》写成定本,文公当之,而分经类传则归其功于先生(指黄榦——编者注)焉。然《集注集传》乃此书之旧名,自丙辰丁巳以后累岁刊定,讫于庚申,犹未脱稿,而先生所分丧、祭二礼犹未在其中也。”①庆元四年(1198),朱子在病革之际,将深衣及所著之书传与黄榦。所谓深衣,是古代士大夫家居时所穿的衣服,衣与裳相连,前后深长。朱子将深衣传与黄榦,其中含有“衣钵相传”的寓意。实际上也是勉励其将他开创的理学事业继承下去并为之发扬光大。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子病逝于考亭,黄榦日行百里从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区)赶至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为其护丧,并持心丧三年。 嘉泰四年(1204),黄榦被启用为嘉兴石门酒库监管。此后,先后历官临川县令、新淦县令、安丰军通判和汉阳知军等职。在任廉洁勤政,关心民瘼,治绩显著,生平事迹载当地各州府县志《名宦传》。嘉定十三年(1220),黄榦以承议郎主管亳州明道宫致仕。这年春天,在闽县北山匏牺原建高峰书院,专事讲学。夏天,《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和《孝经本旨》成书。次年正月,几经反复修改的《朱文公行状》终于定稿。黄榦在了却了他的这个最大的心愿之后,于嘉定十四年(1221)三月溘然离世,享年七十岁。当时,为之送行的“门人弟子执绋者二百余人,皆衰绖菅履,引柩三十余里至山间。丧仪如《礼》,乡人叹息,以为前此未之见”②。宋理宗即位后,于绍定六年(1233)追赠黄榦为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诏谥“文肃”。清雍正三年(1725),诏祀孔庙。著作除《仪礼经传》及《续卷》外,另有《勉斋集》四十卷行世。 对黄榦在朱门的地位,清代的宋学大师张伯行后来评价说:“晦翁朱夫子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无虑数百人,独勉斋先生从游最久,于师门最为亲密。”③黄榦在朱门的主要贡献,是论定了朱子的道统地位,和促进了朱子理学的北传,以及将朱子学从思想向社会生活落实,向形态化的文化转型等方面。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