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307
人物姓名: 刘清之
人物异名: 字:子澄;人称:静春先生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214.pdf
出生年: 1134年
卒年: 1190年
籍贯: 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
亲属: 刘靖之
非亲属: 朱熹

传略

刘清之(1134—1190),字子澄,人称静春先生,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少从兄刘靖之学。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官建德县主簿、宜黄知县、鄂州通判、衡州知州等职,有治绩。淳熙三年(1176),应召赴阙入对,首论“民困兵骄,大臣退托,小臣苟偷。愿陛下广览兼听,并谋合智,清明安定,提要挈纲而力行之”。又论用人四事,一曰辨贤否,二曰正名实,三曰使材能,四曰听换授。②知衡州时,以士风未振,创临蒸精舍讲学其中,授学者以“治心治身治家治人”③之方。罢归奉祠之时,又在庐陵创槐阴精舍授徒讲学。 刘清之从学朱子于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始于绍兴三十年 (1160)。《宋史》本传载:“及见朱熹,尽取所习焚之,慨然志于义理之学。”①乾道九年(1173)二月,又问学于建阳寒泉精舍。淳熙二年(1175)五月的鹅湖之会,刘清之亦相从。淳熙十一年(1184)在鄂州(治今湖北省鄂州市),曾首刻朱子《小学》一书。 清人全祖望认为,“朱、张、吕三先生讲学时,最同调者,清江刘氏兄弟也。敦笃和平,其生徒亦遍东南。”②故《宋元学案》为之立《清江学案》。著作有《曾子内外杂篇》《墨庄总录》《训蒙新书》等。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

相关专题

主簿
职位
知县
职位
通判
职位
知州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