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德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057
人物姓名: 廖德明
人物异名: 子晦;槎溪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086.pdf
籍贯: 南剑州顺昌
非亲属: 朱熹

传略

廖德明,字子晦,号槎溪,南剑州顺昌人。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及第,授以宣教郎,韶州教授,待次。乾道九年遂受业于朱熹门下,先后在建阳寒泉精舍、云谷晦庵草堂、崇安五夫屏山六经堂之间就学,后到崇安武夷精舍、建阳竹林精舍续学,记取朱熹之言,充广德性,力行好事,朱熹称其学有根据,成为朱子理学的重要传人。 廖德明在韶州州学教授任上,刻朱熹与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十四卷,新修濂溪先生祠。淳熙五年七月,与刘尧夫同访朱熹,又同方伯谟、刘彦集等陪同朱熹游建阳后山天湖。淳熙十年五月,请朱熹作《韶州州学濂溪先生祠记》。淳熙十五年得叶适向宰执荐举。绍熙二年五月在惠安泗州,聆听且记录朱熹论儒释之异,即“儒理实,佛理空”。庆元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在莆田县令任上,打击歪风邪气,惩办神棍,建仁寿庐,朱熹作《书廖德明仁寿庐条约后》。庆元间赴任广南东路潮州通判,向朱熹告别,临行求一安乐法。任上刻印朱熹所撰的《韩文考异》。在知广州任内,立师悟堂,刻朱熹《家礼》及程氏诸书,并亲自讲道,传播程朱理学。累迁吏部左选郎官,奉祠卒。陈淳作《为廖师举哀》、《奠廖师》。其尝语人以仕学之要,曰:吾自始仕以至为郎,唯用三代直道而行一语。伪学禁严,确守师说,不为时变。曾编次癸巳(乾道九年,1173年)后问答成《晦庵先生语录》,著有《春秋会要》、《槎溪集》等。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专题

教授
职位
教授
职位
县令
职位
通判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