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榦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033
人物姓名: 黄榦
人物异名: 季直;直卿;勉斋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069.pdf
出生年: 1152年
卒年: 1221年
籍贯: 福州闽县
亲属: 黄瑀;黄杲
非亲属: 李泳;朱熹

传略

(1152—1221年),字季直、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福州闽县人。曾从乡先生李泳学辞赋、古文。淳熙二年,其兄黄杲任职吉州,黄榦从行,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于朱熹。其家法甚严,乃以白母,即日行。故得子澄推荐,于淳熙三年春初往五夫求学。时大雪,既至而朱熹外出,黄榦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待朱熹归。执礼见朱熹后受学,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尝诣吕祖谦,以所闻于朱熹者相质正。及广汉张栻亡,朱熹与黄榦书曰:“吾道益孤矣,所望于贤者不轻。”淳熙六年正月朱熹差知南康军时随行。淳熙八年闰三月,朱熹卸任南康太守时畅游庐山,与刘清之、张扬卿、王阮、周颐、林用中、赵希汉、陈祖永、吴兼善、祁真卿、许子春、胡莘、王朝、余隅、陈士直、张彦先、会稽僧志南明老等人陪同。同年十一月二日,陪同朱熹入朝奏事。次年,朱熹以女妻之,馆于紫阳书堂。淳熙十一年年底到武夷精舍续学。淳熙十五年,与蔡元定、程端蒙、滕璘兄弟、董铢等人助朱熹修订《四书集注》。绍熙元年,陪朱熹下漳州,与陈淳讲道于芝山之麓。后到福州赵汝愚处教授诸生。次年五月,朱熹北归时又陪送朱熹至建阳。绍熙三年不应秋试,无心于仕途,当年十一月到建阳考亭访朱熹,讨论《礼》学,参编《礼书》。绍熙五年七月,宁宗即位,朱熹命其捧表随行入京,奏补其为将仕郎,闰十月,朱熹去国,移杭州西湖灵芝寺时在侧。庆元元年春二月参加铨试,四月授迪功郎、监台州户部赡事酒库,同年六月在都下致书朱熹,告诉朝中政事,之后归闽。同年八月三十日到建阳,与朱熹、刘淮等人游麻沙浮翠亭。庆元三年正月从仲兄至庐陵,与吴伯丰、李宝之等人商量修《礼书》之事宜,七月扶丧归,八月与朱熹见面于顺昌。十二月,朱熹为其在考亭筑室三间以居。其丁内忧,庐墓期间建螺峰书院讲学,学者从之甚众,朱熹遣孙朱钜、朱钧前往受教。庆元四年,参与《尚书》的撰注。庆元五年十一月,始迁考亭新居。庆元六年初归三山。朱熹病逝前写信嘱其收拾《礼书》底本,补葺成之。其学最得朱子之学精髓,传朱子之正统。朱熹逝世后持三年心丧。开禧初,吴猎访以兵事,论成败。猎雅敬之,辟为监嘉兴石门酒库,揭露库吏勾结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卖,反而自卖私酒之行径。嘉定元年,力主“壮国势而消外侮”。其后任江西临川令,改知新淦令,擢监尚书六部门,未上,差安丰军通判。嘉定八年,知湖北汉阳军,面对严重旱灾,筹集赈荒米七万余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赈粜,活者万家,建馆纳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避姻党之嫌,请祠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嘉定十年,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制置使李珏辟为参议官,辞不就,朝命改知和州。次年,入庐山访李燔李宓,寻朱子遗迹,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嘉定十二年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专事讲学,弟子日盛,编著礼书,孜孜不倦。提出道有体有用论,阐发了朱熹的“理一分殊”和“体用”观,丰富了朱熹的理本论,同蔡元定、蔡沈、陈淳为朱门四大传人。嘉定十四年卒,年七十,赠朝奉郎,谥文肃。元至正十九年,福州建勉斋书院纪念之,清雍正二年,从祀于孔庙,又在府学里建黄勉斋祠。著有《朱熹行状》、《尚书说》、《书传》、《易解》、《孝经本旨》、《六经讲义》、《大学章句疏义》、《大学圣经解》、《礼仪通解》、《仪礼经传续解》、《礼记集传传注》、《论语通释》、《论语意原》、《四书通释》、《系辞传解》、《勉斋集》、《勉斋先生讲义》、《勉斋语录》、《传志萧氏源流字谱》及《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后录》、《晦庵先生语续录》等。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