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9008
颗粒名称: 序二
页数: 2
页码: 001-002

内容

东亚儒学研究是近年来儒学研究领域出现的诸多新的理论动向之一。在东亚文化、东亚思想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的今天,如何对曾经在东亚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儒学思想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是东亚学人共同面临的课题。
  洪军博士长期从事韩国哲学思想及东亚儒学的比较研究。尤其在中韩性理学比较研究方面,科研成果突出。洪军博士近来完稿的《四端七情之辨——朝鲜朝前期朱子学研究》,是作者在中外有关中韩“朱子学”研究的基础上,以中韩朱子学比较及东亚儒学发展史的视角系统探讨“四端七情”之辨的理论问题的,在中国学界是不多见的,亦可谓独辟蹊径的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作者从原典资料入手,考察了朱子学在韩国本土化以及在东亚多元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的方法基本上贯穿了论著的始终,有层次、多视角、有新意。本书在国内开辟了以“问题”为中心的中韩儒学比较研究的新领域。
  全书以“四端七情”问题为论述主线,考察了朱子学在韩国的容受以及本土化的发展过程。内容主要由高丽末期朱子学的传入、朝鲜朝初期的朱子学、郑道传的斥佛论与朱子学“官学”地位的确立以及朝鲜朝前期朱子学之发展等,重点讨论和分析了以李退溪与奇高峰为中心的“四端七情理气”之辨和李栗谷与成牛溪的“四七人心道心”之辨为中心的四端七情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论特点,并对其影响也作了详细论述。最后作者还从东亚儒学发展史的意义上,对韩国儒者所关注的“四端七情”论、“人心道心”论及其理论意义作了深度探讨,亦着重阐发了韩国性理学的理论特色以及与中国朱子学的差异等问题。
  作者以为,自高丽末开始传入到韩国的朱子学,至16世纪经由李退溪、奇高峰、李栗谷、成牛溪等性理学家们的传承与发扬,在韩国获得了新的生命和发展,并形成了以“主理”为特征的岭南性理学派和以“主气”为特征的畿湖性理学派。他们的理论分别代表了韩国性理学的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而且,两派之间围绕“四端七情理气之发”问题而展开的论辩,还使韩国性理学走上了以心性论探讨为中心的哲学轨道。
  全书引用资料翔实,论述层次分明,线索清晰,文字流畅,吸纳了不少韩国和中国、日本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解。
  在跨文化比较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的今天,相信本书的出版,会进一步推动国内正在兴起的东亚儒学比较研究以及东亚各国之间的深层次意义上的人文交流的开展。
  2018年3月13日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知识出处

四端七情之辨

《四端七情之辨》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四端七情问题为理论线索,从比较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四七”之辨的产生、演变及其在东亚儒学史上的意义。在论述过程中,还对与“四七”之辨有密切关联的“无极太极”之辨、“人心道心”之辨作了详细的阐发。此为朝鲜朝前期著名的二大论辩。本书还论述了丽末鲜初朱子学的传人、其“官学”地位的确立以及朝鲜朝前期太极论、道学论、气本论的思想建树。围绕“四端七情理气”之发、“四七人心道心”等问题展开的论辩。

阅读

相关人物

潘富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