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居闽县,锋芒显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971
颗粒名称: 迁居闽县,锋芒显露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5
页码: 009-01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黄榦的成长经历和父亲黄瑀对他的教育,以及黄瑀作为官员的廉洁和勤政。文章还介绍了黄榦在福州城的学习经历,以及他与潘滋等人的交往,并引用了黄榦的诗作来展示他的才学。
关键词: 黄榦 成长经历 学习经历

内容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黄瑀举家迁徙闽县(现在的福州市),一家人居住在城东同庆寺之侧的一座大宅院中。这一年,黄榦才满6岁。从乡村来到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与新鲜。
  大诗人陆游(1125—1210)此时也在福州任职,对此地情有独钟,并写了许多关于福州的赞诗。比如,他到台江一带考察、游览时,写了《渡浮桥至南台》一诗,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前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尽管这时陆游已到壮年,但他仍旧雄心壮志、满腔豪情。此诗寓意深远,隐含着鼓励缺乏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应当向老而弥坚的人看齐,力求上进,做一番有意义的大事业。
  在福州城,黄榦被父亲送到礼部贡士潘滋所办的学堂就读。潘氏一族,皆为瓜山理学世家。据史料记载,潘家祖先潘文振(银青光禄大夫)于唐末迁居瓜山(今属闽侯县)后,历代先贤办学馆、讲诗书,将中原文化带到福建东南沿海,推动福州地区的文化发展。瓜山八世潘滋,求教于福州学者理学名家林之奇、李樗,滋孝悌忠信、穷经博古、浑厚质实、志向修洁,于学至老不倦,黄榦兄弟“尝受教于贡士公”。潘滋“闻乡闾之善士,辄折辈行率其子从之游,后闻晦庵朱先生讲道武夷,有非他师所能及者,遂慨然嘱其子往师事之”。瓜山九世潘植与潘柄兄弟于淳熙十年(1183年)不远千里而往事武夷,受业于考亭朱子之门。后随朱熹到江西“鹅湖书院”和“白鹿书院”,做了大量阐释理学理论的工作,富有建树。
  潘滋办学很有特色,名噪一方,遐迩皆知。潘家与黄榦渊源也较深。
  潘滋对黄榦的聪慧早有耳闻,想当场考他。没想到幼童却毫不怯场,当看见学堂门前的一片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触景生情,立刻吟诵一首唐诗《春游曲》: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潘滋见他小小年纪就能把学堂前杏花盛开的景况通过古诗诵读得这样真切、形象,自然有说不出的欣喜,他要求黄榦诵出一首含有以花喻人之深意的诗。黄榦思索片刻,饱含深情地道来: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这首唐代钱起的《山花》,描写了山间野花的美艳动人,从山花处僻野之处不求争艳,却有胜过桃李的独特风姿,引得人争相欣赏,并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象征之典,暗指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对于黄榦的学识丰富、文思敏捷,潘滋喜不自胜,连声对黄瑀称赞道:“德藻兄,小公子真才实学,他日一定有所作为!”
  黄瑀考虑到儿子们没有经历过贫寒,于是在教子方面有脱俗之标准。他时常对孩子讲述当年靖康之难时,百姓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这在黄榦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抗击侵略者的种子。以至于后来历官州县时,黄榦始终坚持主张驱逐金人、收复中原失地。
  黄瑀始终认为,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黄榦后来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爱国学者、清官,也与他有一个睿智的父亲分不开。
  黄瑀不但教子有方,而且廉洁为官、造福百姓。也可以这么说,廉洁是手段,勤政才是目的。因为,廉政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官员拥有统筹规划、治理一方的权力,就有为那里的老百姓造福一方的责任。据史料记载,黄瑀亦是这样一位值得敬仰的廉吏能臣:
  及来永春,承寇乱蠹弊之余,田菜多荒,民力凋瘁。公至,首蠲其宿负,民有鬻业而税籍不除者,悉厘正之。其文书或不具,则履亩而均其税,于是,豪家无得幸免,而贫弱以苏民输赋,或后期,不使与其间独揭其姓名,于市为之期日,而闻者相先以至。间不一岁,流庸尽复,赋入再倍其初。公又痛以廉自约饬,凡例所当得公廨钱,悉输之官。到罢挈家而归,法当计佣受直,亦不取,至于燕游馈送之费,亦皆一切屏绝,而钩考出内,则必以身亲之,吏无所容其奸。于是,廪有余粟,库有余钱,乃视民所病。凡前日无名之赋,可罢者,如浮盐钱之属,皆罢之,不可者,如上供银,亦为损其虚估之值,宗子米,则以它钱代输,一岁至数百万左翼军,自漳徙屯郡下,当治营屋,郡分以属县,它县征调输载,民不胜拢,公独出库钱,僦工徒,取竹木,具陶瓦,而分寓,便舟以往,为屋千余间,而邑人不之知也。里正,旧以诛求破产,前后相嘱,当役者,畏避百方,唯恐不得脱,至是,乃有投牒争先为之者,尝有寡妇负租而逃,公宽其期,以召之来,则使之佣织于人,以渐偿所负。又尝有请鬻牛以输负租者,公悯然曰:“奈何使汝失一岁之计,今春姑以丐汝,秋成而输未晚也。”其人欣然听命,及期毕如约,盖其及民之大者,既已周浃而于其细者,又皆曲尽如此。独豪宗大姓,侵刻细民,则捕劾穷治之,无少贷。他所听断摘隐伏,人以为神,而卒亦归于仁恕也。大治学馆,辟其衢路,斥去喧杂,作亭其前,而刻词以励学者,语意甚伟。延择修士,课试以时,士子上谒者,接之于学。讲学之外,一毫之私,不敢及也。有儒冠而以博讼者,为设席听事之旁,课以论孟,通者罢归,否者呼其父兄,惩以二物,由是,俗为一变。始至款谒郡祀,以文告曰,令有昏墨,神其殛之,视社稷祠坛,隳弊甚,即命改为,而又植以名木。至今,人犹指以思公,名之曰:“御史林”。遭旱,出俸钱,具牲酒,躬走群望,穷极幽险,不以劳为惮,雨为立应。
  这年,永春县大旱。烈日当空,田地空旷,农夫们辛苦劳作,但颗粒无收。黄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无法可施,只好乞求上苍普降甘霖,以救百姓倒悬之急。大家知道,在封建时代,人们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很有限,他们有时不得不乞求于自己所幻想和臆造的神祗来拯救世人。身为永春县的长官,黄瑀理应前往山中祈雨,黄榦在旁边出谋划策,协助父亲爬山设坛,最终为百姓祈来了大雨。爱民之心淋漓尽致。事后,黄瑀写下了《乐山祷雨》一诗,云:
  置上云封表,云间蔼洞天。
  自惭无善政,来此乞丰年。
  黄瑀善政之名在闽南各地广为流传。鉴于黄瑀的才能与政绩,经吏部极力推荐,没过多久便升迁监察御史。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清廉一脉,儒林门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志坚思苦,勤奋为本;尊师崇儒,理学为宗;学以致用,力行为上;自励教人,持恒以贵。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榦
相关人物
黄瑀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潘文振
相关人物
林之奇
相关人物
潘柄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周浃
相关人物
潘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城东区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台江区
相关地名
南台镇
相关地名
闽侯县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中原区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渡浮桥至南台
相关作品
春游曲
相关作品
山花
相关作品
乐山祷雨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