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聪颖黄家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969
颗粒名称: 天资聪颖黄家子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7
页码: 002-00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榦的身世背景和成长经历。文章通过讲述黄榦的童年故事,展示出他聪颖过人、好学勤奋的一面。
关键词: 黄榦 童年时代 事迹

内容

董奉山,又名福山,海拔近600米。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说福州是“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到了宋代,晋江状元梁克家编撰的福州第一部地方志《三山志》更有“唐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改为福州都督府……或曰以董奉福山名”之说。清乾隆版《福州府志》注:“福山今名董奉山,属长乐县。”福州有谚语:“一旗二鼓三董奉。”就其于福州地理位置和作用,称之为“福山”名副其实。
  三国时期,山下出了个名叫董奉的郎中,他天资聪颖,精研医术,先后在福山和江西庐山等地行医施药。他医德高尚,为人治病分文不取,只要患者病愈后在山上植杏,轻者植杏一株,重者植杏五株,久而成俗。杏熟后,董奉在树下作草仓,以杏换谷,赈救贫穷,供给行旅。病人和穷人都非常感激他,送与“杏林春暖”的匾额,并尊其为“杏林始祖”,祀为医仙,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福山也因之易名董奉山,“杏林”也因之成为中医学界的代称。
  在这里必须提到的是,董奉山与本书传主的关系最为密切。现摘录文肃公(黄榦,号勉斋)家谱《宋儒梓里图志》中一段记录:
  宋儒梓里,在长乐县十一都。
  董奉山,上有董仙遗迹,下为青山村,文肃公之故里也。古属廉风里,地距长乐古县七里许。后唐时入闽三世祖宾公尝宰斯邑,爱其风清幽,因家焉。九世祖诏公徙居闽县(今福州)城东同庆寺之侧,遂分城东一族,为闽县派;青山一族,为长乐派。迄十二世祖南仲公七试礼部不偶返居青山村。十三世祖御史公瑀,尚往来其间(按《福建通志》,黄瑀故宅在青山下),迨十四世祖文肃公榦生六岁始居同庆,绍熙间,复居青山,其讲处,曰竹林精舍,朱子所为,墨迹尚存谱中。村中有紫阳井,乃朱子所择,因为名。康熙三十年于故宅毓贤处,建为黄勉斋祠。村后有小阜曰燕山,一名金山。有古榕盘旋其上,有七星岩环其间,今于其下建江夏黄氏宗祠焉。
  地处董奉山东麓的青山村,由于地肥土沃,气候宜人,瓜果飘香,四季常青,故得“青山”之美名。清光绪年间(1875—1908),有学者作诗赞曰:
  青山发迹勉斋公,上有高峰董奉崇。
  丹灶犹存仙迹处,星坛分列祖龛中。
  瀑泉魁石三台合,龙井豹岩一脉通。
  别有竹林开讲席,完成名胜洞冥濛。
  南宋初期,社会出现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当时著名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样的语句,将宋都临安城(今浙江杭州)的元宵夜欢腾与繁华尽收笔下。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季夏的一个午夜,青山村万籁俱寂,辛苦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只有进士第黄瑀家里,仍然灯火通明。忽然,一声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又一个新生命降世了!仿佛是要庆幸自己生逢“和平盛世”一样,刚刚出生的婴儿,声音是那么的洪亮,那么的有力。这个婴儿,就是后来为传播理学立下卓著功勋、被称为“朱子学第一传人”的黄榦。
  黄榦的父亲黄瑀,字德藻,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他少年刻苦为学,33岁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黄瑀47岁这年,回乡省亲,妻子叶氏为他生下第四个儿子。想到黄家的家谱又添男丁,夫妇俩乐得合不拢嘴。高兴之余,黄瑀给新生儿取名为“榦”,字“直卿”,期望这孩子将来能青云直上,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黄家祖先黄膺是河南固始人,唐光启元年(885年)随王审知入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家族日益兴旺发达。黄膺的长房长孙黄宾,太学生出身,五代闽国任长乐县令,致仕后定居董奉山之麓青山村,世代繁衍生息。宋代理学家蔡元定(1135—1198)于绍熙五年(1194年)在《题东阳黄氏世家宗谱序》中说:
  畏友黄君仁卿(黄东,黄榦之仲兄),世系始于唐太宰,讳迁,世居河南,五代末,厥祖讳膺,随王审知入闽,居邵武仁泽乡,生茂材,拜秘书郎,生子男四人,曰宾、曰推、曰惬、曰鸣凤。宾为古田令,兼知长乐事,侨居青山,宾生昶、昶生仁、仁生达德、达德生扬、扬生克家、克家生诏、诏生徽、徽生时、时生南仲、南仲生瑀……
  黄榦的祖父黄南仲(黄膺十二世孙),能文能武,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七次会试均名落孙山。从此,黄南仲开始专心学习祖传的拳术,内外功兼修。他喜欢扶弱抑强,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侠义闻于一方,连黄榦的三个哥哥也自幼随祖父习练拳术,舞枪弄棒。此外,他还做“自食其力”的私塾先生。乡村塾师十分清苦,不过是个“半饥半饱清闲客”。
  黄瑀秉性斯文,不愿习武,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于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及第,补饶州(今江西鄱江、信江一带)司户参军。提点铸钱官想卖掉铸币工人的余粮,从中牟利,黄瑀坚决不答应。提点勃然大怒,想以法律条款来惩戒他。然而,百姓称赞黄瑀政绩,提点深感惭愧,反而推荐黄瑀,黄瑀深谢不受。由于黄瑀廉洁自爱,事迹感人,后擢监察御史。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1130—1200)对黄瑀有很高的评价:
  绍兴八年进士第,初任为饶州司户参军。提点铸钱官欲市冶工余粮,以规赢利,强公高其估,公不可,则怒欲中以法,而求其罪无所得。乃更欲荐之,公谢不受。岁旱,郡檄视属县民田,当免租者,公请免之什九,而行他县者,以什一告。太守洪忠宣公,以为疑,却公所上文书,俾更之。公曰:“官可罢,此不可易,且吾已闻之诸使者矣!”既而,洪公使视诸县,则公所行,县民独无流徙,乃复善公所为而荐之。罢官贫甚,与一力徒步以归。更调湖北转运司,主管帐司使者向公伯奋,一日谓公曰:“人皆求荐,君独未尝一言,何也?”即袖中出奏牍,上公可亲民者,且以心源渊静,夷险一操。目之,公于是改官。
  而人亦以贤向公焉。
  黄榦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立身清白的官宦书香之家。他的启蒙教育,是在家庭中开始的。从小聪明伶俐的黄榦,读书又异常刻苦。两岁时,父亲抱着他指着黄家祠堂大门上的“孝”“悌”等字教他辨识,过后再问,竟能百试不误。稍长,黄瑀又让他跟着私塾里的哥哥们一道读《千字文》《百家姓》。
  黄榦认真读过之后,也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和三个哥哥相比,黄榦越发显得机警聪慧,因此黄瑀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更细心地随时加以点拨,因而黄榦进步极快。
  有一天,有远方客人来访,黄瑀邀请大家到池畔观鱼,而恰好有儿童在垂钩钓鱼。客人见身边的黄榦十分机灵,甚是喜爱,便有感而发,并有意借用古诗来试探他: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文思敏捷的黄榦虽然年幼,但已经领会客人的用意。他答话圆活熟练,当即说道:“此乃大唐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的七言绝句《观游鱼》。”据《黄勉斋文集》卷四云:“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此时此刻,他只是微微一笑,摇头晃脑地脱口而出: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客人听罢,拍手称赞不已。黄榦小小年龄竟懂得如此多知识,且“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父亲愈加喜爱黄榦,对他的要求也就格外严格,他不论走到哪里,总要把宝贝儿子带在身边,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启迪和教育,给他耐心讲解古代圣贤励志的故事。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清廉一脉,儒林门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志坚思苦,勤奋为本;尊师崇儒,理学为宗;学以致用,力行为上;自励教人,持恒以贵。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榦
相关人物
李吉甫
相关人物
梁克家
相关人物
唐开元
相关人物
张仲景
相关人物
董仙
相关人物
辛弃疾
相关人物
黄膺
相关人物
王审知
相关人物
黄宾
相关人物
蔡元定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董奉
相关人物
黄瑀
相关人物
孙黄宾
相关人物
黄南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长乐区
相关地名
青山区
相关地名
紫阳县
相关地名
燕山乡
相关地名
金山区
相关地名
江夏区
相关地名
丹灶镇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固始县
相关地名
邵武市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中牟县
相关地名
香山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千字文》
相关作品
《百家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