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昼寒书卷》的文献考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949
颗粒名称: 一、对《昼寒书卷》的文献考察
分类号: K879.4
页数: 8
页码: 175-182
摘要: 本文提供了对《朱考亭昼寒书卷》的历史背景和传承过程的详细描述,并与其他类似的朱熹作品进行了对比。文中指出,《朱考亭昼寒书卷》曾被多个明清时期的书画艺术著作所著录,其中包括汪砢玉的《珊瑚网》、孙岳颁等奉敕撰的《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以及倪涛的《六艺之一录》。这些著录中详细记录了该作品的书法、诗歌和作者朱熹的信息。
关键词: 朱熹 昼寒书卷 文献考察

内容

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幅朱熹《昼寒书卷》在收藏家中流传,结合近来出现在拍卖市场的《游云谷诗卷》等,就有了一个从“昼寒书卷”到“游云谷诗卷”,也可称之为“传承有序”的演变过程。
  在从晚明到清中叶的书画艺术类著作中,先后有明汪砢玉《珊瑚网》、清孙岳颁等奉敕撰《御定佩文斋书画谱》、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倪涛《六艺之一录》等书,对朱熹的《昼寒书卷》作过比较详细的著录。而以明汪砢玉的《珊瑚网》一书成书最早,其余几种清代的著作,则基本是从汪砢玉《珊瑚网》转录。为方便辨析,我们姑且将汪氏所载《昼寒书卷》简称为“汪本”,并将《珊瑚网》所载全文移录于下:
  朱考亭昼寒书卷
  卷首有昆山王纶理之篆书
  仙洲几千仞,下有云一谷。道人何年来,借他结茆屋。
  想应厌尘网,寄此媚幽独。架梁俯清湍,开径玩飞瀑。
  交游得名胜,还往有篇牍。杖屦或鼎来,共此岩下宿。
  夜灯照奇语,晓策散游目。茗椀共甘寒,兰皋荐清馥。
  至今壁间字,来者必三读。再拜仰高山,怅然心神肃。
  我生虽已后,久此寄斋粥。孤兴屡呻吟,群游几追逐。
  十年落尘土,尚幸不远复。新凉有佳期,几日戒征轴。
  宵兴出门去,急雨过原陆。入谷尚轻埃,解装上银烛。
  虚空一曕望,远思翻戚恧。袒跣亟跻扳,冠巾如膏沐。
  云泉增旧观,怒响震寒木。深寻得新赏,一篑且再覆。
  同来况才彦,行酒屡更仆。从容出妙句,珠贝烂盈掬。
  往生更亹亹,后语非碌碌。吾缨不复洗,已失尘万斛。
  所恨老无奇,千毫真浪秃。
  右游昼寒以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分韵赋诗得竹字,乾道七年岁次辛卯月朔后二日新安考亭朱熹书于昼寒方丈。
  成化丙午仲夏之望集惟谦年丈廨中,积雨新霁,出晦翁手墨见示。展读之二十余韵,亮节清词,一洗尘俗,而笔法尤遒劲端重,目所罕睹。所惜者,其先有元人跋十八家,惟谦尊人贞孝先生恶之,悉为屏去,犹存倪元镇一绝,盖高其品耳。虽然世不乏人,第以时无人之见而严于取,亦足以见贞孝先生之正大,真足以继晦翁之芳躅矣。把玩不忍置,因识其末。翰林编修吴志。
  观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矱,岂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者耶。翁书自言,初学为蔡端明所诮曰:余学鲁公乃唐忠臣,公所学汉奸相也。及考魏武本传云“汉世,安平崔瑗与子实,弘农张芝与弟昶并善草书,而操亚之。”则魏武之善书,信不诬矣。今此诗帖,真有汉魏风骨,视唐宋以下,自别何物。俗儒将元人题品尽行屏弃,岂非艺林中杀风景者哉。展卷再三,不胜慨恤。吴下王世贞题。①(图16-1:汪砢玉《珊瑚网·朱考亭昼寒书卷》书影)
  以上所引,原封不动转载的有《式古堂书画汇考》①;不录原诗,而仅载吴釴、王世贞二跋的有清康熙间孙岳颁等奉敕撰《御定佩文斋书画谱》②,和清倪涛《六艺之一录》③。《御定佩文斋书画谱》还在文末注明出处系引用汪砢玉《珊瑚网》和王世贞《弇州山人稿》。
  《珊瑚网》的作者汪砢玉,字玉水,徽州人,寄籍嘉兴。明崇祯间官山东盐运使判官。著作有《古今鹾略》九卷,《珊瑚网》四十八卷。据《四库全书总目》,《珊瑚网》成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分为《法书题跋》二十四卷,《名画题跋》二十四卷。“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砢玉留心著述,所辑《珊瑚网》一编,与张丑《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并驾。”四库馆臣一方面认为“砢玉是书,则前列题跋,后附论说,较(张)丑书(按,指《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纲领节目,秩然有条”。另一方面又认为“惟其所载《法书》,颇有目睹耳闻,据以著录,不尽其所自藏。乃一例登载,皆不注明,未免稍无区别。中间原迹全文,或载或否,亦绝无义例”。④正因为有“不注明”藏品出处的缺点,故此书对《朱考亭昼寒书卷》的著录,也有诸多疑点,容后详述。
  为《朱考亭昼寒书卷》卷首篆书书额的昆山王纶,字理之,是一位书画家,沈周的入室弟子,善画,尤工篆隶楷书,其生平事迹载《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四十二。他曾预修《武宗实录》,参与修撰《昆山志》,续编《昆山杂咏》等。
  为此卷作跋的翰林编修吴釴,本姓陆。因其父幼年被吴姓人收养,改姓吴。釴(1439—1489年)字鼎仪,号静逸,又号凝庵,江苏昆山人。自幼好学,聪明过人。及长,有诗名,与太仓张泰、陆容合称“娄东三凤”。天顺八年(1464年)举进士,榜姓吴,后复姓,授翰林院编修,参修《英宗实录》,著有《春雨堂稿》三十卷、《少石子集》十三卷。传载《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二》。
  综观以上对《朱考亭昼寒书卷》的著录,应该说,比起后出的《游云谷诗卷》来,《朱考亭昼寒书卷》还是比较忠实于朱熹的原作,并没有像《游云谷诗卷》那样,对原诗从题目、诗句等进行疯狂的篡改,并加上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伪跋。但仍有以下几处疑点:
  一是诗末所署“新安考亭朱熹……”我在《〈游云谷诗卷〉是朱熹真迹吗?》一文中曾说过,“考亭”作为朱熹的号,源自他的门人,朱熹生前从未以“考亭”自号;朱熹定居建阳考亭,在此建考亭沧洲精舍,是在绍熙二年(1191年)四月朱熹离漳州知府任之后。而在此前,除了宦游在外之外,他一直居住在崇安五夫紫阳楼,不可能在乾道七年(1171年),就自称“新安考亭朱熹”。
  二是“……书于昼寒方丈”。“昼寒”并非一座寺庙,而是一座由朱熹命名,由著名词人张孝祥书额,建造于乾道五年(1169年)的供游览的凉亭,地点在崇安五夫里仙洲山。朱熹弟子祝穆编纂的《方舆胜览》卷十一载:“昼寒亭,在崇安县五夫里之密庵。朱文公尝游。”在《朱文公文集》卷六中,有诗题为《仙洲新亭熹名以“昼寒”,紫微张公为书其额,判院刘丈乃出新句辄次高韵二首》,即写于乾道五年(1169年)六月昼寒新亭落成之时。所谓“昼寒方丈”云云,显然是造假者对此一无所知,想当然地认为是一寺庙之名而留下的破绽!
  三是署名为“吴下王世贞题”的跋文,也是拼凑而成的一道伪跋。
  汪砢玉《珊瑚网》在此文末不注出处,《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四则在文末注明系引用汪砢玉《珊瑚网》之外,又想当然地加上“《弇州山人稿》”。然而,遍查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却无此跋的踪影。其实,此跋并非王世贞所题,而见载于明王鏊《震泽集》,题目是《跋充道所藏朱文公书》①,全文如下:
  观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也,而寻其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矱,岂亦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者耶。
  又:
  公书自言初学魏武,其信然耶。观此帖岂老瞒所尝梦见也。将此文与上引“吴下王世贞”跋两相对照,立可发现,王世贞跋是将王鏊的两段跋文拼凑成一段,略加扩展而成。文中所说“公所学汉奸相”,其出处本为朱熹所作《题曹操帖》:“余少时曾学此表,时刘珙父方学颜书《鹿脯帖》,余以字划古今诮之。共父谓余:‘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②
  按,刘珙(1122—1178年),字共父,崇安五夫里人。刘子羽长子,幼从叔父刘子翚学,与朱熹从小同窗共学,亲密如兄弟。这一书坛掌故,向来为书法家和研究朱子学的专家学者所广泛知晓,知识渊博的王世贞,作为明末的文坛大家岂能不知?在他的笔下,怎么可能出现“初学为蔡端明所诮”,南宋的朱熹居然会被北宋的蔡襄(蔡端明)“所诮”,以致出现类似“关公战秦琼”的低级笑话?
  由此可见,此跋显然是明末的一位学识浅薄的制假者,从王鏊《震泽集》中抄袭两条跋文,略作铺陈,假冒王世贞之名而行。奇怪的是,清孙岳颁等《御定佩文斋书画谱》、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倪涛《六艺之一录》诸书在转载这一跋时,居然无一察觉。特别是《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号称“中国第一部集书画著作之大成的工具书”,由清初的几位精通书画的大臣王原祁、孙岳颁、宋骏业、吴暻、王铨等奉敕编纂,竟然不查对原书,想当然地就把此跋的出处注为“《弇州山人稿》”,以致谬种流传数百年之久!在此顺便说一句,在今人诸多评介朱熹书法作品的文章中,在引用“观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也,而寻其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矱,岂亦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者耶”这段文字的出处时,绝大部分都将此说成是王世贞所言,以讹传讹,谬种流传,已到了令人无语的地步!
  笔者在《〈游云谷诗卷〉是朱熹真迹吗?》一文中,引用了旅美作家聂华苓的回忆录《三生影像》①中对“爷爷的宝贝”《昼寒书卷》的描述。由于受文体的限制,她对此只作了部分描述。与“汪本”《昼寒书卷》所记有所不同,在“爷爷的宝贝”中出现了南宋真德秀的评语:“考亭夫子书宗魏晋,雄秀独超,自非国朝四家所可企及”,以及周伯琦的评语:“道义精华之气,浑浑灏灏自理窟中流出”。这两条评语,都是“汪本”所没有的。也就是说,“爷爷的宝贝”与汪本很可能不是同一个物件,而是另一版本的《昼寒书卷》。据作家笔下的描述,美国哈佛大学用的是“科学的方法”对此鉴定出是假的,此科学方法,想来不外乎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测定纸张和墨迹的生产年代,其结论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用文献的方法,对此作一考析,则此周伯琦的评语,实从元王恽《秋涧集》卷七二《跋朱文公手书》中抄出:“予所见手迹十余番,皆老笔也。公何尝以书学名家,只以道义精华之气,混混灏灏自理窟中流出,一旦挥洒,有不期然而然者,未易以翰墨畛畦论也。前人称孔明出师表只见性情,不见文字,予于公书亦云。”②把王恽对朱熹某一手书所作的跋,作为是专门对《昼寒书卷》的跋,且安到了周伯琦身上,显然是张冠李戴,作伪的痕迹相当明显。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上下两卷。卷上为朱熹画像考略,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朱熹画像的产生与流传进行了考证和介绍。卷下为朱熹伪帖揭秘,主要内容为对近年出现在国内拍卖市场的号称“朱熹手迹”甚至被吹嘘为“国宝”,经过古今所谓名家鉴定的几幅伪帖。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岳颁
相关人物
汪砢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