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自徽州祖籍的朱子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931
颗粒名称: 二、来自徽州祖籍的朱子像
分类号: K879.49
页数: 7
页码: 50-5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熹祖籍徽州地区出版的朱子文献古籍刻本中的朱子画像。这些刻本中的朱子形象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文章介绍了安徽省档案馆保存的朱熹半身像,该像作于明成化二十三年,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朱熹画像。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其他版本的朱子画像,如《朱子实纪》中的朱子像和戴铣对朱熹形象的描述。这些画像对于了解朱熹形象演变和深化对朱子思想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朱熹 画像 徽州

内容

徽州是朱子的祖籍。历史上,徽州的行政管辖区域有婺源、歙县、休宁等县。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年),诏赐婺源朱氏故祠名“文公阙里”,与孔子阙里并立。元惠宗至元元年(1335年),诏创立朱熹文庙于婺源,此为独创朱熹文庙之始。①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建安朱熹后裔九世孙梃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建博士府;嘉靖二年(1523年),又下诏婺源朱熹后裔十一世孙墅,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①两地世袭一直延续至清末。同时推行祭朱制度,每年春秋二祭。故徽州出版的朱子文献古籍刻本颇具规模,其中有许多朱子画像。
  在介绍这些刻本的画像之前,先得说一说一幅被视为是“目前保存最早的朱熹画像”,此画像现存于安徽省档案馆。2012年4月,这幅画像曾与该馆所藏200多件档案精品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观赏。②
  此画系朱熹半身像,据画像上方的题跋,此图作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是“晦庵夫子六十岁像”。(图5-6)人物形象的上方,有三段文字。其中居中的第二段文字系抄录元儒吴澄的像赞而不署吴澄之名,对此图的考索用处不大,此忽略不论。
  第一段文字为:
  先生讳熹,字仲晦,世居徽之婺源县。父松仕建,遂家建阳县之考亭。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午时生。自少厉志圣贤之学。八岁通孝经,十八岁,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官至朝奉大夫华文阁待制,赠宝谟阁直学士,享年七十一,谥赠太师,追封徽国公,从祀夫子庙庭。此盖先生年谱之略,其印本,达得之于东鲁夫子之裔升太学者时,予忘其名。而先生印本之行,始于山东大参文安邢公。达既得之,益兴景慕,用表成轴,悬于堂壁间,以寓朝夕观感之勤。凡往来士夫见之,靡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辄有觅此本于达者。猝无以应之,乃者切摹先生之真,锓诸坚珉,衍以道学派系,附诸先贤赞辞与先生自赞,并年谱世家之大略,署诸学宫先贤祠堂之东,以永其传。庶几往来士夫,与夫凡有血气者莫不具尔瞻,肃尔容,端拜秋阳之皜皜,景仰泰山之岩岩,睹其貌而求其心,得其心而味其道,格物以致知,正心以诚意,不徒付之于诵说向慕想像之间而已也。时成化二十三年夏五月吉。
  由第一段文字可知,此画作是一位名“达”的画者所为,而其所据底本,则来源于“东鲁夫子之裔”所提供的“先生年谱”即《朱子年谱》,以及这本年谱的“印本”。而他“用表成轴,悬于堂壁间,以寓朝夕观感之勤”的,显然不可能是整本的年谱,而是来自年谱中的“晦庵夫子六十岁像”的临摹之作,也就是现存于安徽省档案馆的这幅朱熹半身像。
  据陈荣捷先生《朱子画像》一文,“叶公回所校订之《朱子年谱》,刊于明宣德六年辛亥(1431年)亦有《太师徽国公真像》”,①画者“达”所说来源于“东鲁夫子之裔”所提供的《朱子年谱》,应即此宣德刊本。
  第三段文字为:
  晦庵夫子六十岁像也,其上题语乃当年手笔,久者裂矣。口至建恭谒家庙,因访得之于其曾孙副口讳陞者,口瞻之余曷胜欣幸,望德容而起敬仰,至化而真思人心,固乎顾恋。有小像视此弗类,谨命工依本刻之,以广其传,副末世景仰之意云。
  由上文中可知,画者曾到过建安(今建瓯)朱氏家庙,也见到家庙中“望德容而起敬仰”的朱子像。此后,再见到“视此弗类”,即与这幅画像不太相像的朱子“小像”,感到有推广此先贤画像的必要,故“命工依本刻之”。也许,正是这位名“达”的有心人的推广,才有了此后各地“年谱”刻本中与这幅朱子画像极为相似的朱子形象插图。
  如戴铣编纂的《朱子实纪》十二卷,正德八年(1513年)歙县鲍雄刻本,是一部以朱熹的《年谱》为主,而旁及朱熹生平事迹的其他相关方面的著作。戴铣(?—1508年),字宝之,号翀峰,婺源人。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调南京户科给事中。因上疏请逐刘瑾,被迫害身亡。嘉靖初,被追赠光禄少卿。传载《明史》卷一八八。
  戴铣编纂此书的目的是希望“使读之者有以睹朱子德业之全而兴起焉,得有所据以为希圣希贤之阶”,在于为后学树立一个成圣成贤的榜样,故此书卷首就有“太师徽国文公像”。(图5-7)左侧的文字介绍说:
  右像乃朱氏家庙所藏,文公六十一岁时所写真也,兹谨模置卷端,使学者得以想见大贤道德之气象云。
  这幅来自“文公家庙所藏文公六十一岁时所写真”,刊印于正德八年(1513年)的画像,与上文所说的现存于安徽省档案馆的“晦庵夫子六十岁像”相比,正好晚了26年。虽然《实纪》中的画像,主要是选自朱熹头部的一个特写,但在感觉上,与安徽省档案馆所藏画像其实是具有某种前后传承的关系。只是作为年谱的编者,在计年上,戴铣计算出应是“文公六十一岁时所写真”,而非“六十岁”。其计算依据,陈荣捷先生认为,“相传此《赞》乃其六十一岁对镜自像而自警之语。此亦无据,恐只是因前诗‘苍颜已是十年前’之句,由庆元庚申朱子七十一岁上溯十年为六十一岁,而又因前诗‘把镜回看’,故附会为六十一岁对镜自像耳”。①
  此图在后来问世的《朱子年谱》其他版本中,还多次出现,如上文已经提到的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刻本,由建安李默重编的《紫阳文公先生年谱》卷首所冠之“文公先生年六十一像”。此图甚至还流传到国外,在韩国大儒宋时烈(1607—1689年)编纂的《文公先生纪谱通编》中的“太师徽国文公真像”,所采用的也是与戴铣、李默所编年谱完全相同的图像。日本宽文六年(1666年)细谷次兵卫刊本影印《朱子年谱》所采用的也是这一幅图像(图5-8)。
  古徽州也是二程的祖籍地,故被后人视为“程朱阙里”。明儒赵滂曾编辑《程朱阙里志》八卷首一卷汇增一卷,成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高攀龙序称:
  程夫子生洛,朱夫子居闽,人知三夫子洛闽相去之遥,不知两姓之祖同出歙,又出于黄墩之撮土也。天地之气,山川之灵,钟为圣贤,或发于一时一地,或培其先世而发于异时异地,盖上下千古不能几见。然则黄墩者,固千古灵异所钟而歙之最胜事也。
  此书现存清雍正三年(1725年)徽州紫阳书院重刊本。卷二有朱松、朱熹父子像,有二程像。其中,在题为“晦庵文公像”(图5-9)的朱子脸上布满沧桑,是典型的朱子晚年的形象。
  《朱子年谱》中,为数众多的朱子像,主要出现在有清一代。
  现存较早的是康熙二年(1663年)由朱子后裔婺源朱烈订梓的《紫阳朱夫子年谱》,卷首题“明巡按江宁等处监察御史清苑何可化、江南等处提刑按察史蓝润、提学王同春、徽州知府蔺一元、徽州府推官闽县林云铭、婺源知县李脱凡重编,婺源县儒学司训周砥同校,徽国文公十五世孙恩生朱烈订梓”。
  参与此谱“重编”的徽州府推官闽县林云铭曾为此写一篇序,对朱烈所编的年谱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读兹谱者,能以夫子之学为学,再从事于所著述之书,则百节迎刃而解。真儒善治,或可得而再睹,此世道之幸也。”①但不知是什么原因,谱中没有收入这篇序文,而是见载于林云铭的《挹奎楼选稿》中。
  此谱所载的朱子像名“紫阳朱夫子遗真圣像”,(图5-10)从画面的比较可知,此画像来源于明万历《紫阳朱氏建安谱》。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上下两卷。卷上为朱熹画像考略,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朱熹画像的产生与流传进行了考证和介绍。卷下为朱熹伪帖揭秘,主要内容为对近年出现在国内拍卖市场的号称“朱熹手迹”甚至被吹嘘为“国宝”,经过古今所谓名家鉴定的几幅伪帖。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陈荣捷
相关人物
戴铣
相关人物
刘瑾
相关人物
李默
相关人物
李脱凡
相关人物
孙恩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