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画册写道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927
颗粒名称: 圣贤画册写道统
其他题名: 朱熹画像考之三
分类号: K879.49
页数: 10
页码: 22-31
摘要: 本文讲述了宋明时期朱熹的同道和门人弟子与朱熹画像之间的关系。朱熹的画像在当时被广泛传颂,不仅代表了他的形象,更体现了他的精神面貌和影响力。许多地方都绘制了朱熹的画像,并张挂在祠堂的正殿上,以供祭祀和膜拜。这些画像的流传,使得朱熹的形象得以永存,也使他的教诲和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一些朱门弟子对朱熹画像的逸事和评价也进一步表明了朱熹画像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地位。
关键词: 朱熹 画像 圣贤画册

内容

为圣贤画像,以供后人景仰和膜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优良传统。据《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记载,早在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朝廷已下旨“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八称:“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汉书·艺文志》论语家,有《孔子徒人图法》二卷,盖孔子弟子画像,大抵皆其遗法。”①
  宋初,在唐代所建的孔子文宣王庙的基础上,“因增修之,塑先圣、亚圣、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于东西庑之木壁,太祖亲撰《先圣、亚圣赞》,十哲以下命文臣分赞之”。②
  南宋宋理宗推崇理学,为此“博求载籍,推迹道统之传,自伏羲迄于孟子,凡达而在上其道行,穷而在下其教明,采其大指,各为之赞”;③绍定三年(1230年),御书《道统十三赞》,并为他们绘像立碑。这十三位道统圣人分别是伏羲、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
  淳祐元年(1241年)春正月又下诏:
  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轲后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惇颐、张载、程颢、程颐,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中兴以来,又得朱熹精思明辨,表里浑融,使《大学》、《论》、《孟》、《中庸》之书,本末洞彻,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朕每观五臣论著,启沃良多,今视学有日,其令学官列诸从祀,以示崇奖之意。①此即宋代“五大道统圣人”的由来。这五大道统圣人当时是否绘像,以供后学顶礼膜拜?《宋史》于此无载,但既然是“令学官列诸从祀,以示崇奖之意”,想来为他们绘像应在情理之中。
  追溯最早以“圣贤”命名的图册,应该是在元代。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承事郎绍兴府推官莆田周兴隆在《续刊圣贤图序》中说:
  绍兴郡斋旧有《圣贤图》一卷,自伏羲以下,迄于元鲁斋许氏,凡一百有二人,人各图一方,每方左列仪像,右载事迹;其起人景仰式刑之心兼备,而于风教之裨不浅矣。②周兴所言“旧有《圣贤图》一卷”,而未能详言具体年代,但从此《圣贤图》仅下收至元中叶的许衡而未及明初的名儒,故可推断,此书最晚应产生于元末。
  问世于明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是一部大抄本,现存残本卷18222“像”字条下辑录了《圣贤图像赞》和《庙学典礼本末》两书中的17幅圣贤肖像插图。《圣贤图像赞》摹自杭州孔庙石刻,《庙学典礼本末》成书于元末,是孔庙中先儒造像的底本或摹本。《永乐大典》中的朱熹像因为是抄本,画面略感简洁,未必就是原作的原始模样(见图2-1)。
  明嘉靖间,史馆编修孙承恩,撰有《历代圣贤像赞》六卷(《明史·艺文志二》)。孙承恩(1485—1565年)字贞甫,号毅斋,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其文章深厚古雅,工书善画,尤善绘人物。所撰《历代圣贤像赞》六卷,见于《明史·艺文志》著录。今北京大学图书馆存有《历代君臣图像》,明嘉靖刻本。书中有《朱晦庵像》(图3-1),被收入《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画传》。①上海图书馆存清影明本《集古像赞》一卷,日本内阁文库则存有日本抄本。(图3-2,《集古像赞》中的《朱文公晦庵像》)成书于明崇祯年间的《圣贤像赞》四卷,吕维祺撰。所收人物始于孔子,迄于明吕兆祥,每人皆绘图像,并附小传、历代御制赞及名人题赞。原本刊于明崇祯五年,前有吕维祺序,传及今日,已是极为罕见的善本。吕维祺(1587—1641年),字介孺,号豫石,新安(今属河南)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兖州推官,擢吏部主事,累迁至南京兵部尚书。著有《孝经本义》二卷、《孝经大全》二十八卷、《孝经或问》,编《节孝义忠集》四卷,另有诗文集二十卷。《圣贤像赞》以孔庙位次为序,首孔子,次四配,次先贤,次先儒。始于孔子,终于王守仁。每人皆先绘像,次列历代赞颂之语。对被赞者姓名、生平事迹、历代封赠、崇祀大略均有所考述。图绘精细,文字简洁。
  朱子的画像列在书中先儒部分,为立式全身像。图像正面文字,右为:
  先儒朱子,名熹,字元晦,南直徽州府婺源县人。父松,甫冠擢进士第,为福建延平府尤溪县尉,以高宗建炎四年庚戌九月十五日甲申午时生熹于尉之官舍。年十四,松亡。从父遗言,葬于建宁府崇安县东南寂历山,遂家焉。
  左为元吴澄赞:义理玄微,茧丝牛毛;心胸开豁,海阔天高;豪杰之才,圣贤之学;景星庆云,泰山乔岳。背面文字介绍:
  宋朱熹,受业于刘勉之。勉之因松属以后事,诲之如子,以女妻之。高宗十七年丁卯,熹年十八,举建州乡贡。十八年戊辰,登王佐榜进士第五甲第九十人。二十年春,如婺源展墓。二十一年,授泉州府同安县主簿,迁焕章阁待制侍读,领鸿庆宫祠。宁宗庆元六年庚申三月甲子卒。享年七十一,谥曰文,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二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绍定三年改封徽国公,淳祐元年从祀孔庙。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改封齐国公。国朝嘉靖九年改称先儒朱子。(图3-3)
  《历代君臣图鉴》与《历代君臣图像》虽仅一字之别,但应属于两个不同的版本系列。此书现存清拓本,是从石刻像上拓印,而后装订成册,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有存本。
  全书共三册,第一册为君,从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至闽王王审知42人;第二册为臣,从后稷至陆宣公(贽)共49人;第三册亦为臣,从柳柳州(宗元)至吴临川公(澄)共44人。此书的特点是有图有文,每位人物的画像列为书的正面,生平介绍的文字则列在背面。从内容看,是从《宋史·朱熹传》节取和归纳而成。其文曰:
  按本传,公姓朱名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幼颖悟,中绍兴进士。主泉州同安簿,罢归。闻延平李侗得伊洛之正,遂徒步往从之。竭其精力,研穷经义。绍兴末,辅臣屡荐,不起。时使者自金还,言金人问朱先生安在。由是乃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每有所说,编次成帙以进。帝亦开纳。一日,因讲毕奏疏,极言四事,韩侂胄大怒,乃手批斥之,终于秘阁修撰。卒年七十一。
  自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进讲才七,内引奏事者再。急于致君,不容于群小,屡致屏逐。家故贫,少依父友刘子羽,寓建阳之崇安,后徙之考亭。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时攻伪学日急,无所容其身而日与诸生讲学不倦,及寝疾且革,犹改《大学·诚意章》。所著者,有《易本义》、《启蒙》,四书、各经传集注,《小学》、《通鉴纲目》、《家礼》、《近思录》、《程氏遗书》、《伊洛渊源》、《仪礼通解》等书。理宗朝,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封徽国公,谥曰文。淳祐元年诏从祀。赞曰:
  清明理气,公禀独浩。集诸儒言,正万古道。勤苦平生,□□□□。
  朱熹拓像收入第三册,图名“朱文公”,左下方有“臣八十四”,是说此图排在“臣”的第八十四位。(图3-4)
  刊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由福建长汀画家上官周创作的《晚笑堂画传》,为中国古代120多位历史人物绣像,每幅图像皆附有像赞文字。此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圣贤画册,儒学圣贤人物的画像只占全书很少的一部分,但对后来的圣贤画作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图绘制细致生动,人物表情细腻传神,堪称版画中之精品。尤其是艺术上的成就,曾得到鲁迅和郑振铎先生的高度评价。上官周(1665—?年),字文佐,号竹庄,清代著名画家,终身布衣。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书法、篆刻,尤精绘画,善画山水和人物,是清朝著名的民间画家。上官周笔下的朱熹,为立式图像,端然拱手,形象生动传神,眉目之间洋溢着一股喜气,一袭深衣线条流畅,与面部表情相互衬托,浑然一体,很好地表现了“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的理学大师形象。(图3-5)此书有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印本。
  与上官周所画朱熹相映成趣的,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顾沅编纂刊刻的《圣庙祀典图考》卷一中的“先贤朱子熹像”。图像后有一大段关于朱子生平的文字。这幅画像很有意思,乍一看,以为是清人上官周的《朱文公像》,但将两幅图像放在一起作一番比较,才恍然大悟,此图与上官周所画极其相似,但又略有区别。最明显的差别是,上官周的画朱熹的身子朝左倾,而顾沅《圣庙祀典图考》中的朱子像则朝右倾。(图3-6)疑系后者用透明纸将上官的画作反面描摹而又略有走样,从而形成了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效果。
  在晚清的朱子画像中,曾国藩的《圣哲画像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曾国藩(1811—1872年),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间(1821—1850年)进士。咸丰二年(1853年),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以大学士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死后谥文正。为文推崇姚鼐,与桐城派人物相往来,是朱子学在晚清的代表人物。著有《曾文正公诗文集》,编《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他的《圣哲画像记》收录了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张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炎武、秦蕙田、姚鼐和王念孙共33位圣哲的画像。为此33位圣哲作画的,是曾国藩长子曾纪泽(1839—1890年),字劼刚。为清末外交官,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同治间,历使英、法、俄诸国,迫俄人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及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官至户部左侍郎。卒,加太子少保,谥号惠敏。故清刻本《圣哲画像记》均题为“惠敏公绘图”。曾纪泽“自幼究心经史,喜读《庄子》、《离骚》,所为诗古文辞,卓然成家。兼通小学,旁涉篆刻、丹青、音律、骑射,靡不通晓”。①著有《佩文韵来古编》、《说文重文本部考》、《群经说》等,今存《曾惠敏公遗集》。
  1936年,《圣哲画像记》由国学整理社据清刻本排印出版,上海世界书局印行,书中的圣哲图像则由当时上海的一批著名书画家分别据清刻本摹画。其中,《朱文公像》题“孔云白敬摹”。孔云白,浙江绍兴人。善篆刻,为西泠印社社友。早年求学于上海美专,为方介堪弟子,有《篆刻入门》一书。此书中的《朱文公像》,是一幅经典的画像。画面中的朱子,和蔼可亲,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亲切感。(图3-7)
  曾国藩的《圣哲画像记》一文对这部著作有一全面的简介,对此书的来龙去脉作了详尽的介绍。原文较长,节略于次:
  国藩志学不早,中岁侧身朝列,窃窥陈编,稍涉先圣昔贤魁儒长者之绪。……故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既自度其不逮,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之家塾。后嗣有志读书,取足于此,不必广心博骛,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
  ……自朱子表章周子、二程子、张子,以为上接孔孟之传。后世君相师儒,笃守其说,莫之或易。乾隆中,闳儒辈起,训诂博辨,度越昔贤;别立徽志,号曰汉学。摒有宋五子之术,以谓不得独尊。而笃信五子者,亦屏弃汉学,以为破碎害道,龂焉而未有已。吾观五子立言,其大者多合于洙泗,何可议也?其训释诸经,小有不当,固当取近世经说以辅翼之,又可屏弃群言以自隘乎?斯二者亦俱讥焉。
  ……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三十二人,俎豆馨香。临之在上,质之在旁。①
  曾国藩为了其后嗣子弟能够找到事半功倍的治学途径,特意从古代儒家圣贤中精选33位,一一画像并阐述其入选的理由。他把孔门四科“德行”、“政事”、“言语”、“文学”(《论语·先进章》)与33位先贤一一对应,并与桐城派姚鼐“义理、词章、考据”的文学理论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如“至若葛、陆、范、马,在圣门则以德行而兼政事也。周、程、张、朱,在圣门则德行之科也,皆义理也。韩、柳、欧、曾、李、杜、苏、黄,在圣门则言语之科也,所谓词章者也。许、郑、杜、马、顾、秦、姚、王,在圣门则文学之科也。顾、秦于杜、马为近,姚、王于许、郑为近、皆考据也”。指出“此三十二子者,师其一人,读其一书,终身用之”,有终身受用且不能穷尽之效。
  文本最后一句“三十二人,俎豆馨香,临之在上,质之在旁”,意思是说,为从周文王到朱熹,下延至姚鼐、王念孙等33位圣哲陈设祭礼,焚香奉祀。好像他们来到我们面前,在一旁给我们以道德的教诲,为全文揭示了主题。
  据今人王子今《毛泽东品题曾国藩》一文,毛泽东早年在杨昌济的影响下,曾认真研读过曾国藩的许多著作,对其成功事业深心敬服,对其文章品格也真诚仰慕。在毛泽东长沙求学期间的听课笔记和读书札记《讲堂录》中,可以读到他所摘录的有关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的如下内容:“曾涤生《圣哲画像记》三十二人: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②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上下两卷。卷上为朱熹画像考略,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朱熹画像的产生与流传进行了考证和介绍。卷下为朱熹伪帖揭秘,主要内容为对近年出现在国内拍卖市场的号称“朱熹手迹”甚至被吹嘘为“国宝”,经过古今所谓名家鉴定的几幅伪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