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901
颗粒名称: 无善无恶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12-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阳明学派的“四言教”引发了右派钱绪山和左派王龙溪之间的争论。钱绪山坚持心之体原来是无善无恶的,但需要通过实践去恶为善,恢复性的体。而王龙溪则主张心、意、知、物都是无善无恶的,超越了相对意义上的善恶,达到了“至善”的境界。两者的对立被阳明亲自评判为相辅的说法。左派的纯理主义方面在这个争论中得以体现,王龙溪甚至将阳明学完全转变为禅学。整体而言,这是试图用禅、佛教一句话解决朱子学和阳明学的惯例做法。如果彻底推向无善无恶的阶段,儒教思想可能会展现出无法预料的展开。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成为对立发端的,据说是围绕阳明“四言教”的争论。所谓“四言教”,是指“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样四句命题。对此,右派的钱绪山的解释是:因为这是师说的根本定理,一丝一毫也不能改变。心之体原来是无善无恶的,但因为人有习心,意(心之发动是意)明显地存在着善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都不外乎去恶为善而恢复那个性这样的体的实践,如果以为全都无善恶,那么实践(一切实践都归结为恶的克服、善的实现)就失去存立[的理由]。王龙溪[12]主张:若心之体无善无恶,则意亦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亦是无善无恶的物,当然无例外。若说意有善恶,则归根到底,心之体也仍然必有善恶。师这个命题包含矛盾,恐怕怕不是最终的定说。如果固执于师的一时的说法,把它看作不变的定理,这不外乎被语言束缚。学问应该靠自己去领悟,而不应该跟在别人的脚后跟转。——前者是“四有说”,后者是“四无说”。对于两者的对立,阳明亲自做了判断:两者只不过是相辅的说法,龙溪之说,单刀直入,是对于具有直接抓住核心之大力量的天性聪明之人的说法;绪山之说,乃是为了普通器量者的安全第一的说法。这里所说的“心之体无善无恶”,是说超越了相对的意义上的善恶,不是连性善都否定。即所谓无善无恶,意味着“至善”。但因为如此相信心的本质(良知),所以无论如何也不顾忌就儒教之徒而言应该是禁句的“无善无恶”这样的主张。在上述的范围里,应该看左派的纯理主义的方面。甚至能这样评价:王龙溪从本来就是禅的阳明学中,除掉了儒教思想的最后一点点[内容],把它完全变成禅学那样的东西。但是,这只不过是惯例的做法:企图把朱子学一阳明学用禅、佛教的一句话全部解决。不用说,假如经过心、意、知全都一个劲地推向无善无恶这样的彻底的阶段,则儒教思想或许会显示出无法预料的展开。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