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讲万物一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93
颗粒名称: 再次讲万物一体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01-1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阳明思想中除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柱,那就是“万物一体之仁”。这个概念发源于程明道,但在阳明那里达到了第二个高潮。阳明采用原本《大学》,重视“亲民”而非朱子的“新民”,并强调不需要引入“敬”这个概念。阳明的根本精神在于“明明德”,而“明德”就是此心的德,即是仁。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若见任何一物有失其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阳明在晚年为学团留写的《大学问》中详述了这个宗旨。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与“心即理”或“知行合一”一起,另有一个重要的阳明思想的支柱,那就是“万物一体之仁”。“万物一体之仁”[说]发源于程明道,已经叙述了。但在中国思想史上它呈现第二个高潮,实际[出现]在阳明那里。阳明排斥朱子的《大学章句》,采用照旧保存于《礼记》的原本《大学》,即所谓“古本大学”。因而不像朱子那样将作为三纲领之一的“亲民”改读为“新民”,而是照原样读为“亲民”。又,作为对《大学》全体的解释,将在朱子学里那般重视的“敬”这个概念的导入断定为不必要。诸如此类,都是应该注意的方面。然这些现暂且不论,且[看]《大学》的根本精神,在阳明那里,被怎样地把握?
  自“格物致知”到“平天下”,简言之,不外乎“明明德”。“亲民”亦非明德之外。明德是此心的德,即是仁。所谓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即便一物,假使有失其所者,便是吾仁有未尽处。(《传习录》上,八九)晚年的最后一年,他踏上去广西的远征之途时,特地为学团留写的《大学问》,即便说是阳明的思想的遗书也合适。这一篇,简言之,也不外乎详说这个宗旨。在《大学问》里,首先叙述,所谓“大学”,意味着“大人之学”。“大人之学”就是“明明德”者。所谓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视天下如一家、视中国如一人”者。那样认真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绝不是有意图要那样,无非因为那个心之仁本来就像那样。
  若见孺子落井,则必起恻隐之心,那是因为其仁同孺子为一体。
  若言孺子只不过是同样的人,闻鸟兽之哀鸣,必起不忍之心吧!这就是其仁同鸟兽为一体。若说鸟兽还只不过是有知觉者,若见草木之枯折,则必起怜悯之心吧!这就是其仁同草木为一体。若说草木还不过是有生意者,若看见瓦石坏碎,必起痛惜之心吧!这就是其仁同瓦石为一体。……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