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学遗留的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87
颗粒名称: 朱子学遗留的问题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
页码: 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阳明学常被视为陆象山学问的复兴或继续,被称作“陆王心学”。尽管阳明的“心即理”立场与陆象山的相似,但他最初是从朱子学入手的。他尝试遵循朱子的“格物致知”说,但行不通。阳明的突破在于他意识到“心即理”,而不是从外部事物中寻找理。虽然他的方法可能看起来激进,但他的思想最终导致了心学的发展。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阳明学一般被说成是陆象山学问的复兴、继续,被称为“陆王心学”。的确,阳明的“心即理”立场,非不能说是陆象山的“心即理”的重复吧。但是,像已经叙述的那样,当时是朱子学的时代,他也是从朱子学进入的,就是说,他起先专心致志于朱子学,但在那里行不通,经过拼命地思索,结果突破了难关,这才抓住了“心即理”这样的原理,并不是从开头就是作为陆象山的门徒而出发的。阳明打算以庭前之竹为格物这样著名的传说,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可笑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又说明他是何等狂热的朱子之徒。
  格物必须根据朱子之说,虽不论谁都说,但究竟有实际地试行朱子之说者吗?我就实际地实行过。
  为了成为圣人,必须格天下之物。因此首先决定格庭前之竹。友人坚持了三天就患神经衰弱症。因此,阳明自身开始格物,到第七天依然发病,终于互相叹息说圣人是做不得的(《传习录》下)。
  阳明行不通的,就是于朱子的“格物致知”说行不通。像已叙述的那样,若依据朱子的“性即理”之说,则理是作为在个人“内”的理的同时,也是作为在事事物物的“外”的理。为了通过格物而完成知,据说不只是穷在“内”的理,也必须穷在“外”的理。乍一看这是非常踏实的方法。虽然能那样看,但果真完全的那样吗?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