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哲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72
颗粒名称: 读书人的哲学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78-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强调通过读书研究儒学经典来格物穷理,认为圣人已经准确把握事物的理并记载于经典中。朱子学具有主知主义倾向,但也包含德性主义。朱子的哲学被视为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理之客观性的实在。学问的全过程是从格物致知出发,通过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最终平天下,使天下之人觉醒自己的德性。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在这里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为了格物穷理,最好的手段是读书,即阅读、研究儒学的经典。为什么?因为事物的理由于圣人已经被准确无误地把握,记载于经典里。朱子学到底是读书人的哲学。毋庸说虽然从那个道德主义的立场来看,仅仅博学作为“玩物丧志”而被排斥,但是简言之,能“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却始终是那个基本。而且,这样的观点(这个格物致知这样的朱子学的态度,在清朝末年欧洲的思想传入的时候,成为吸取其自然科学的积极性的口号)颇值得怀疑。日本的场合,也许有那样的事情,但中国的场合,格物致知作为口号,驱使朱子学趋向于自然科学研究、技术学研究,如同我国的佐久间象山那样的例子,我认为是非常少的。
  但是,朱子学的特征,例如若对照陆象山的学问来说,则显著地带有主知主义的倾向,这是不能否定的。普通[看法],相对于作为陆象山之学特征的德性主义,把朱子的学问视为知识主义,的确恰当。而且,现今的中国学术界,把朱子的哲学视为客观唯心主义,未必没说对,因为朱子承认一事一物内的理之客观性的实在。只是,如果认为朱子那里没有德性主义,这就是明显地误解。因为朱子学里有“居敬”这样另外一个大支柱。总而言之,由这个“格物致知”出发而“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终于“平天下”,就是说,从自己的“明明德”开始,然后“明明德于天下”,使天下之人觉醒自己的德性,即“作新民”(《大学》);或者,若进一步立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则“致中和”,于是引起“天地位、万物育”(《中庸》)的状况,这无非是学问的全过程。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