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68
颗粒名称: 革命之说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74-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对于君臣道德有其独特的见解,与一些宋代士大夫的观点存在差异。尽管在北宋初、中期,有一些士大夫对孟子进行抨击,但朱子敢于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强调道之表现和圣贤之心的重要性。朱子认为,孔子的尊周与孟子的不尊周只是适时而措置的妥当性不同。朱子强调圣人之心同于天,无偏爱无偏憎,关注人民的福祉。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作为评论的第二点,想指出:与松阴相同的议论,即便在宋代也不是没有。否,不但有,而且来自大义名分论的《孟子》抨击,毋宁是北宋初、中期,即与宋学勃兴同一时期的士大夫[兴起]的有力的一个潮流。李觏的《常语》、司马光的《疑孟》,晁说之的《诋孟》,郑厚的《芸圃折衷》,等等。但是,朱子对那样的风潮,敢于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李觏非难孟子的肯定革命,斥责他成为视周室(周王朝)之存如不存那个“忍人”(忍是残忍)。对此,朱子说,问题在于作为根本的道,或者在于保持、传播道的圣贤之心,而作为道之表现的这时或那时的行动(时措),则没有必要划一。说起来,如果不知孟子所传的东西的是什么,则黑白颠倒之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
  孔子尊周王朝,与孟子不尊周,如同冬着裘夏着葛,饥而食,渴
  而饮,只不过是说仅适时而措置的妥当性不一样。或许可以说,当时,周的显王,并非有特别提及的恶行,只不过是势力微弱而已,可是孟子不肯跟随周王朝,鼓动齐[国]革命,使自己成为佐命之元勋的野心,[难道]不明白吗?这恐怕是朱子的回答吧。
  周因为失道,故渐渐变得微弱,濒临灭亡。至显王时,天下不知有周室。大概很早以前,人心背而天命改变。此时,假如王者出现,则无须乎灭周,天下也必然定于一。圣人之心同于天,无适(偏爱)无莫(偏憎)(《论语·里仁》),岂拳拳于衰败得已经到了命脉尽头的周,而使人民无望地蒙其祸乎。《书经》里有云“天之聪明根据民之聪明,天之明威根据民之明威。敬之吧!有土者啊!”这的确不外乎圣人之心那个东西。(《朱子文集》七三)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