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与人欲之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65
颗粒名称: 天理与人欲之战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69-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维持中的状态并不容易,道德主义会使人处于紧张状态,意念只要有所向就已经被视为欲。在朱子学中,恶只是“过、不及”的表现,而善恶对立被视为天理人欲二者择一的对立。儒教的习俗道德被视为理之表现的可能性。朱子学包含了同既成道德调和的可能性,但严肃主义在其中变成了严酷无比的东西。理应该成为行为的指针和批判原理,但实际上朱子学只是作用于既成的东西之合理化这一方向。道学先生这一称法包含了残酷和迂愚两方面的意思。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朱子的名教被作为“吃人的礼教”而被诅咒。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不用说,维持无过、无不及的中的状态,绝不是容易的事。道德主义这个东西,是以紧张状态紧紧抓住人,但一旦以紧张状态掌握人,则“只有所向,便是欲”,意念只要志向什么就已经被视为欲(《近思录》五、程伊川之说)。人或人心变为“天理、人欲交战”的战场。恶不是相对于任何“善”的原理性的对立者,只不过是“过、不及”罢了。这样的观点,一点也不妨碍把这样的善恶之对立变为天理人欲二者择一的对立。前面叙述过的克服“气质之性”而复归“本然之性”即“变化气质”这样思想,简言之,无非是灭人欲复天理(即成为圣人)。在这里,将一念之动亦作为人欲而企图压抑之的严肃主义就产生了。特别重要的是,一切儒教的习俗道德,所谓礼,被视为理之表现的可能性来展开。
  礼作为五常之一,构成理(性)的内容。但是,它不仅仅是原理,亦是现实的习俗。自古就有“礼,理也”这样著名的训诂。朱子的理之学说,包含了同这样的既成道德调和的可能性。在那里,那个严肃主义就变成了严酷无比的东西。程伊川所谓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就是那样的。本来,理作为始终与物的东西不同次元的“原理”,应该成为不久当实现的行为的指针,当然,即便对于既成的道德,也应该成为对它的批判原理。而且,不应该忽视的是,即便在那个方向也起到过巨大的作用。在朱子学里,士大夫真正具有自己的伦理学。但实际上也不能否定只是作用于既成的东西之合理化这一方向。不然的话,就变成了原则的东西的实体化固执。在这里,所谓“道学先生”这样的称法就产生了。“道学先生”这样的称法,包含二类内容。一是说残酷。这方面的例子恐怕没有特别提起之必要。再就是迂愚。这是稍后的传说:宋王朝将要灭亡之时,拥护八岁的小天子而被追到广东省海上的宰相陆秀夫,天天向小天子讲《大学》,说治国平天下之事,始于修身,以鼓舞天子,如这般就属迂愚。
  一九一一年,数千年的王朝体制崩溃,重新成立“中华民国”,在思想上、文学上、道德上,全举起革命的火把时,朱子的名教被作为“吃人的礼教”而被诅咒。(鲁迅《狂人日记》)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