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哲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45
颗粒名称: 气的哲学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48-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横渠的思想被认为是“气”的哲学,其中“气”被视为构成宇宙的根本原理。他的哲学被现代中国哲学界高度评价为唯物主义哲学。张横渠认为宇宙的本质是“虚”,而“太虚”则是充满气的宇宙别名。所有的存在都是从阴阳二气的自己运动中产生的,这体现了矛盾的存在本质。佛教的“无”原理被张横渠批评为误解。他认为万物由气化而来,道就是气化过程的体现。生死只是气的集结和解散,其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张横渠的思想是“气”的哲学。现代中国的哲学界,认为在中国的哲学之历史里有三个流派:普通是把伊川,朱子的“性即理”的哲学视为客观唯心论(客观的观念论);陆象山、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哲学视为主观唯心论(主观的观念论);把张横渠以及远承张横渠之思想的明末清初的王船山的“气”之哲学视为唯物论,并将其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当作最高的哲学,而予张横渠的哲学以高度的评价。他的哲学是气的哲学,这是明白的。但所谓“气”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样的观点(与其说气不是单纯的物质,倒不如说它应该是生命的原理、生命原体)恐怕是可以存立的,但目前在包括像这样的生机论的东西的意思上,[将气]当作物质原理。[那么]所谓气之哲学是唯物论,绝不是不合道理的断定。
  他把宇宙考虑为“虚”。“天地以虚为德,至善者虚也”,就是说天地的根本性质在于虚这方面。虚的极致,便为“太虚”,它是天地宇宙的别名。所谓“太虚”,简言之不外乎气之充满。太虚之气,“聚而为万物,万物散而归太虚”(《正蒙·太和篇》),即万物是由气之凝聚而构成的东西,那个气乃是构成宇宙那个东西所依靠的东西。人和万物也浮在“气之海”。在宇宙内,气是难以想象的存在。
  气块然为太虚,或升或降,或动或静,或屈或伸,飞扬而一瞬也
  不停,这就是《易》所说的“缊”。《正蒙·太和篇》
  虽然到哪儿都相同一个气,但同时常常必定是阴阳二气。二而一,一而二,在本质上是矛盾着的存在。一切的存在不外乎从像这样的气(阴阳)之自己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东西。这宛如水同冰的关系。所有的存在在变化途中,只是暂时的形态,就如同水的一部分变成冰浮着那样的东西(太和篇)。即便在我们的肉眼不能认识的任何存在场合,宇宙里也“无无”(太和篇),虚无的空间这样的东西哪儿也不存在。不是说有了虚无的空间后,气才充满于其中,气有其自体,就是空间。把“无”作为其哲学之原理的佛教之误,从这一点上亦可了解。
  由像这样的气的自己运动产生出万物,换言之,万物“由气而化”才有“道”。“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所谓“道”,就是宛如野马,即春天的原野里到处洋溢的蜉蝣似的缊气的自己运动过程那个东西。虽然把旺盛的活动状态包含于内,但保持无比的调和即“太和”,这之中就有“道”。所以,风雨、霜雪、万物、山川,作为一而“无非教也”。像这样的气的作用,是超越普通人的常识的灵妙的东西,其取名为“鬼神”。所谓“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假如视所谓“生”为气之集结,所谓“死”则为气之解散,则死与生之间,应该说不存在任何不可理解的深渊。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