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即理的端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41
颗粒名称: 性即理的端绪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45-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继承程伊川之思想的朱子,经常赞不绝口的伊川的话是“性即理”。伊川的“性即理”和张横渠的“心统性情”这样两句话,对朱子来说,是所谓“颠扑不破的大真理”。假如以一句话称谓朱子的伦理说,则不外乎“性即理”这三个字,这是数百年来的定论。此说与陆象山—王阳明的“心即理”的斗争,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壮观的事情,而其端绪确实由伊川开启。本来,在中国,关于这个“性”的议论,自古持续地被讨论的问题不多。宋学的根本前提,断然是性善说。其场合,留下二个立场。总之,“生之谓性”的性,是说或多或少为气所覆盖、所歪曲的性。张横渠也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对立、“变化气质”这样的思想,不久为朱子所继承。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继承程伊川之思想的朱子,经常赞不绝口的伊川的话是“性即理”。伊川的“性即理”和张横渠的“心统性情”这样两句话,对朱子来说,是所谓“颠扑不破的大真理”。假如以一句话称谓朱子的伦理说,则不外乎“性即理”这三个字,这是数百年来的定论。此说与陆象山—王阳明的“心即理”的斗争,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壮观的事情,而其端绪确实由伊川开启。
  本来,在中国,关于这个“性”的议论,自古持续地被讨论的问题不多。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以后,历经孟子的“性善”,荀子的“性恶”,告子的“性无善恶”“性为生”(《孟子·告子上》)等众所周知的性说,直至唐代韩愈的“性有上、中、下三品”说,性是中国的思想家最爱的论题。其中,“性恶”或者“性无善恶”说,与其说在宋代,倒不如说只要是儒家,通观历代,几乎无信奉者。宋学的根本前提,断然是性善说。其场合,留下二个立场。一是明道所陈述的“生之谓性”——就是说这虽是告子的说法,但因为已被孟子所否定,故不便公开说那是告子的主张;再一个是《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的性。伊川解释这二者,认为“生之谓性”的性是孔子的“性相近”的性,就是说禀受(出生带的)这样的意思;与此相对,所谓天命之性,因为称谓“性之理”,所以应该说是先天的道德性。总之,“生之谓性”的性,是说或多或少为气所覆盖、所歪曲的性。他把那个天命之性称为“极本究源之性”,而把生—性这一方面称为“气质之性”,并根据孟子的所谓“养气”法排除对后者的气的障碍,这样来实现一如本来、就是说一如理的性,来放置修养的原理。张横渠也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对立、“变化气质”这样的思想,不久为朱子所继承。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