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32
颗粒名称: 仁的方法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
页码: 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仁被描述为绝对的“道”,是言语不能形容的。若人能与仁合一,即可感受到由实现万物一体带来的伟大“乐”。学问的究极目的在于此。认识了此理并诚敬保持,则无需对恶进行防卫或探索分析道。因为恶无法与根源性的善相抗衡。天地对待万物无善恶之别,覆载一切。这是天理,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明道由此述怀。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仁是绝对的“道”,是用言语不能形容的东西。假如立于此道,则天地之用(作用)皆吾之用。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矣”(《尽心上》)。学问的究极的目的在于得到由于实现这样的万物一体,即由于实现仁——生而[感受到]的伟大的“乐”。我们假如认识了此理,假如具备诚敬而保持不失那样做,就行了,“不用防检,不用穷索”,即对于恶的防卫、检点,或者对于道的分析的追究、探索这样的事没有必要。为什么呢?因为恶决不能始终对抗根源性的善。试看天覆万物、地载万物的情景吧。非因为是恶而不覆,非因为是恶而不载,天地对于善恶决不具有差别之见。“如有阳则有阴,若有善必有恶”,这是理之当然。否,这就是“天理”。所谓“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半夜每当想到这一点,就不由地手舞足蹈。这就是明道的述怀。(《近思录》一)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