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一体之仁 其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30
颗粒名称: 万物一体之仁 其二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35-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程明道提出“万物一体之仁”说,强调仁是把天地作为体,把万物作为四肢百体,对万物的痛痒有感觉并使之恢复生意。这与虚无、漠然的态度相反。其弟子谢上蔡进一步阐述,认为心就是仁,活的是仁,死的是不仁。仁是具有痛痒的知觉,即以生理性的知觉不断地觉悟道德性的东西。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明道说:
  所谓仁,是把天地作为体,把万物作为四肢百体(手足及其他身体诸部分)。有不爱护自身的四肢百体的人吗?医书里命名手脚之麻痹症状而称为“不仁”,这应该说表现得绝妙。(《近思录》一)为什么呢?是因为:
  那个情形,虽然是自己自身之四肢的痛痒,但不能把它作为自己
  的痛痒来感觉,对自己的心全然不能带来什么作用。(《遗书》四)就是说,虽然是与自己一体的东西,但其痛痒却与己不相关,这不是“不仁”是什么呢。所谓的“不仁”,意味“气没有贯通(身体)”,即生的连带断绝,并且对此事态自己无感觉。将本来的不外乎自己自身范围的万物之痛痒确实作为自己的痛痒而感觉,再使之恢复生意,这不外乎“仁”。所谓“万物一体之仁”,同虚无、漠然的[态度],的确正相反。
  明道的“万物一体之仁”说,可以说应该有两个系统。一是张横渠的《西铭》,二是明道的弟子、谢上蔡(名良佐、1050—1103)的知觉论。因为关于前者,后面有涉及的机会,故这里只是先介绍谢上蔡的论点。
  所谓心是什么呢?不外乎仁。所谓仁是什么呢?活的是仁,死的是不仁。人把身体麻痹而不知痛痒称为不仁。桃和杏的种子一旦种下就长,所以称为桃仁、杏仁。[它]是表现有生意。若由此推论,仁之是什么呢,明白了吧。即所谓仁,不外乎具有痛痒的知觉(与现代语的知觉大略意思相同)。这个意思,恐怕是说,以生理性的知觉,不断地大体上觉悟道德性的东西,就是仁。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