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性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26
颗粒名称: 生性性善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31-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地之德表现为生、生生,这即是“道”。据《易经》系辞传,“天地絪緼、万物化醇”,即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绝,絪緼地集散,万物化醇、生生不止。造化、造物、天地之仁等概念都指这一事实。人与万物都承受天地生生的本质。性善这一术语应在这一范围内理解。明道认为天地生物,各无不足之理,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性不外乎是生之谓,因此才是善的。告子的“生之谓性”主张被孟子和朱子批判,但实际上有其道理。人的性与其他动物的性当然不能等同,承认这一命题并不否定人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天地之德是生、生生,这就是“道”。照《易经》系辞传里所说“天地缊、万物化醇”,天地阴阳之气,无一瞬之断绝,缊地集散,万物化醇、即生生不止。所谓“造化”“造物”“天地之仁”等,就是指这样的事实。“道”这一概念实质上无非命名那个缊——生生。但凡由天地产生的东西,全承受天地生生之本质而产生,意味着与万物相区别的人,在这一点上也无什么区别。“性善”这个术语,首先必须作为如此范围的东西来理解。明道说:“天地生物,各无不足之理”(《近思录》一),“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所谓“性”,不外乎是生之谓,因此才是善的。“生之谓性”这一告子的主张,虽然早被孟子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排斥,而且不久被朱子激烈地批判为:生是形而下的气,性是形而上的理,告子全然混同了这两方面;此说只注意人与动物共通的知觉、运动这样低级的特征,忽略人固有的仁义礼智这样高级的特征(《孟子集注》告子上),但实际上必须说非常有道理。毋庸说,绝不能不当地扩张这个命题,把人之性、牛之性、马之性,无差别地视为同样的;而且承认这个命题,绝不是否定在宇宙里的人之独特的地位。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