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考证学的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757
颗粒名称: 一 考证学的方法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6
页码: 176-18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代朱子学者对朱子著作的考证研究,特别是声韵训诂和校勘考据两个面向的内涵。文章提到,对于朱子著作的考证研究,日本学界的广度和深度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朱子诗学、解经著作、论先贤著作等方面都有代表著作。而北美朱子学界则相对薄弱,但也有陈荣捷、伽德纳等学者在此方面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朱熹 闽学 研究

内容

儒家经解传统中的考证方法主要有声韵训诂和校勘考据两个面向。对于当代朱子学者而言,朱子的著作也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了“经”的地位,当代对朱子著作的考证研究也恰契合上述两个面向的内涵,故笔者于此借用这两个面向对当代朱子学的考证学方法予以分类描述。
  (一)声韵训诂的方法。
  本文所说的声韵训诂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以通晓朱子著作的文句为旨,以克服因古今、中外之别造成的语言、文化理解上的隔阂。这种传统定义中的声韵训诂法在当代的日本和欧美朱子学界都有其代表著作。
  当代日本朱子学以运用传统声韵训诂方法见长。在对朱子著作的注译方面,日本学界的广度和深度都是首屈一指的。从广度上说,日本学者注译的朱子著作包括了朱子的诗学著作、解经著作、论先贤著作、论文汇编、信札和语录集等;从深度上说,日本学者的译注在底本选择、字句翻译、文本形成背景、经典出处考证等方面大多极尽细致之功。在朱子诗学方面,比较出名的日译本有吹野安与石本道明的《诗集传全注释》(全九册)②和宋元文学研究会出版的《朱子绝句全译注》③。对朱子解经著作的日译本为数颇多,其中比较为学界称道的是汤浅幸孙的《近思录》日译本④,而比较流行的是吹野安与石本道明的《论语集注》日译本⑤、小泽正明的《朱熹集注论语全译》⑥以及中村璋八与古藤友子翻译的《周易本义》⑦。对朱子论先贤著作的日译本中,以梅原郁的《宋名臣言行录》的节译本①最受欢迎,另外还有进藤英幸的《伊洛渊源录》节译本②和高畑常信的《伊洛渊源录》选译本③。对朱子论文、信札、语录的汇编本的日译作品中,比较著名的有友枝龙太郎的《朱子文集》选译本④、高畑常信注译的《延平答问》⑤、田中谦二《朱子语类外任篇译注》⑥、市来津由彦的《朱熹〈朱文公文集〉跋文译注稿》⑦等⑧。
  相较之下,运用训诂考据的方法从事朱子学研究是北美朱子学界的研究中比较薄弱的一块研究领域。这种薄弱性并不是指北美朱子学界缺乏训诂考据研究的精品之作,而是指专事训诂考据研究的朱子学著作为数甚少。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著作中,已故的陈荣捷(Wing-tsit Chan)先生的几部著作可谓其中的开山之作,另外,伽德纳(Daniel Gardner)也在这方面有精品之作问世。
  陈荣捷是北美朱子学和宋明理学研究的先驱。在北美学界中,他不但是首批系统阐述朱子思想的学者,也是最早以英文译注的形式在北美大力推阐朱子著作和其他中国经典文献的学者。196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编刊Sources ofChinese Tradition(《中国传统诸源》)⑨,负责理学部分的陈荣捷摘译了《朱子全书》中关于理气、太极、天地、鬼神、人物、性命、心性、仁等内容的数十条段落⑩。1963年陈荣捷出版了大部头译作A SourceBookinChinese Philosophy(《中国哲学文献选编》)⑧,其中的第三十四章专论朱子,除译朱子四篇重要哲学短文之外,又选译了《朱子全书》中的二百四十七篇段落。1967年,陈荣捷又出版了《近思录》的英文译注本①,除将原文622条悉数译出之外,陈荣捷又选译了语类、文集、四书集注、或问等朱子书中的281条相关集评条目;张伯行、茅星来、江永等人和朝鲜、日本学者的评论数百条;书末更有附言详述《近思录》的编纂经过、《近思录》选语统计表、《近思录》选语来源考等内容②。这些译著内容之详尽、注解之精细,在20世纪的北美朱子学界可谓先驱之作。
  如果说陈荣捷在朱子学的训诂考据研究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对《朱子全书》和《近思录》的著译,那么伽德纳在1990年出版的Learningto bea Sage: Selectionsfromthe Conversations ofMaster Chu, Arranged Topically(《学以成圣:朱熹语录分类选集》)③则是对《朱子语类》的著译精品。伽德纳在这本译著中选译了《朱子语类》第七到第十一章,并在译著的导论中讨论了朱子的文化使命感、读书之法和教学之法等内容,指出朱子读书、教学之法的核心乃是让学人于读经解经中自我发现(而不是以疏通经典文意为鹄的),进而自担延续道统的使命,这种学以成圣的读书法于今日读书人亦颇有启示意义④。
  与陈荣捷相似,欧洲汉学界在朱子学训诂考据方面的贡献也主要集中于对《朱子全书》和《近思录》的译注,只是在译注的翔实和细致程度上不及陈荣捷的英文版本。其中,比较著名的译注本有:戴遂良(Léon Wieger) 教士的Textes philosophiques: Confuciisme,Taoisme, Buddhisme(《哲学文选:儒道释》)中的朱子章⑤,英国汉学家布鲁斯(J.PercyBruce)译注的《朱子全书》第42—48章①,巴黎大学博士庞景仁(PangChing-jen)对《朱子全书》第49章的法文翻译②,以及葛拉夫神父(Olaf Graf)对《近思录》的德译本③。
  另一种声韵训诂法在当代日本学者的儒家经典译注中比较多见。日本学者在翻译其他中国古典文献时参考了朱子对相应文献的注解,旨在通过疏通朱子注解的方式达致对朱子所注的古典文献的理解。这是一种以通晓朱子文句为间接目的的方法,笔者也将它归入朱子学研究方法中的声韵训诂方法。在当代日本的注经之作中,运用这种声韵训诂法的名作有仓石武四郎的《论语》日译本④、本田济的《易经》日译本⑤、岛田虔次的《大学·中庸》 (1967)⑥以及赤冢忠、金谷治、俣野太郎分别出版的《大学》和《中庸》日译本⑦。仓石武四郎注译的《论语》在注释上完全参照了朱子的《论语集注》和《朱子语类》。本田济注译的《易经》以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的《御纂周易折中》为底本,注释上主要参照朱子的《周易本义》,并参以程颐的《伊川易传》。岛田虔次的《大学·中庸》(1967)⑧以朱子的《大学集注》和《中庸集注》为底本,注释上亦主要参照了朱子的《大学或问》《中庸或问》和《朱子语类》,同时还援引了其他儒者的相关阐释①。赤冢忠、金谷治、俣野太郎三人分别注译的《大学》和《中庸》除依朱注外,还另参其他注本。赤冢忠的译本兼收了汉唐的古注②与朱子的新注③。金谷治的译本以朱注为主,另参以清儒王步青的《四书本义汇参》。而俣野太郎的译本中,《大学》部分全依朱注,《中庸》部分则以郑玄与孔颖达的古注为主④。
  (二)校勘考据的方法。
  在当代海外朱子学研究中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主要是日本学者,并因目的不同而呈现两种面向。
  第一种面向旨在确定朱子著作在流传过程中因传抄印刷造成的多种版本中哪个本子可靠,并通过比较不同的本子来校正其中的错简衍文。这主要体现在日本朱子学界对《近思录》的考证上。总体而言,当代的日本朱子学者大多以清儒江永的《近思录集注》为底本。市川安司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对朱子《近思录》的日译本⑤是其中的代表作。该译本的校勘以江永的《集注》为底本,并校以叶采的《近思录集解》,在注解上又极尽细致之功,标出了《近思录》中各条目的出处和语句的出典,颇有参考价值。当然,也有少数的正统派继承了古代日本朱子学的传统,以叶采的《近思录集解》为校勘底本。如,20世纪40年代秋月胤继的《近思录》译本⑥。
  第二种面向旨在对朱子解经所引典据加以分类考察,探究朱子对圣贤本意的发明。如,大槻信良的《朱子四书集注典据考》(1976)⑦。大槻对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几乎所有的典据做了分类,将汉唐“古”注、宋人“近”注及朱子“新”注分门别类,以表明朱子优游涵泳圣贤本意的苦心。这本考证专著在出版同年即被台湾学生书局以中文版发行,毛子水在为本书中文版所作的序中盛赞其为“研究朱子学最为有用的书籍”①。

附注

②明德出版社1996—1999年版。 ③第一一三册,东京:汲古书院1991、1994、1998年版。 ④汤浅的日译本被收入《中国文明选》第4、第5卷,东京:朝日新闻社1972、1974年版。 ⑤《孔子全书》全十册,东京:明德出版社1999—2006年版。 ⑥东京:白帝社1988年版。 ⑦《中国古典新书续编》第16册,东京:明德出版社1992年版。 ①《中国的古典》,东京:讲谈社1986年版。 ②《中国古典新书续编》第11册,东京:明德出版社1989年版。 ③《人与文化丛书》第19卷,东京:人と文化社1996年版。 ④《中国古典新书》,东京:明德出版社1984年版。 ⑤《中国古典新书续编》第2册,东京:明德出版社1985年版。 ⑥《汲古选书》第14卷,东京:汲古书院1994年版。 ⑦《东洋古典学研究》第20集,广岛:东洋古典学研究会2005年版。 ⑧详见石立善《战后日本的朱子学研究史述评:1946—2006》,载《鉴往瞻来——儒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徐宏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287、294、300、301、311页。 ⑨ Wm.Theodore de Bary, Wing-tsit Chan, Burton Watson(eds.) .Source ofChinese Tradi-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0. ⑩Ibid.:534—557. ⑪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本书的中译本在1993年由杨儒宾、吴有能等在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出版。 ①Wing-tsit Chan,Reflections on ThingsatHand:TheNeo-CoNFuciAn AnTHoLog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7. ②陈荣捷对《近思录》的评注内容经过增补修订,于1992年单独出版为一本专著《近思录详注集评》(台湾: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这本书的中文简体版在2007年问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③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④Gardner,Learningtobe a Sage:Selectionsfrom the Conversations ofMaster Chu,Arranged Topi-call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10—81. ⑤Ho Kien Fou:Hsien hsien,1906∶171—194;2nd edition,1930∶187—197。戴遂良选译了《朱子全书》所采《朱子语类》中的理气、阴阳、性命等62条目。 ①Bruce将他译注的《朱子全书》第42—48章独立成书,名曰The Philosophy ofHumanNa-ture(London:Probsthain,1922)。 ②L'Ideée de DieuchezMalebranche et l' idée de li chezTchou Hi.Paris:Librairie PhilosohiqueJ.Vrin,1942. ③Dschu Hsi,Djinsilu,die sunkonfuzianische Summa mitdem Kommentar des Yd Tsai.Tokyo:Sophia University,1953,第二、三编。 ④东京:日光书院1949年版。该译著的修订本被收入《世界文学大系》第69卷,东京:筑摩书房1968年版。 ⑤收录于《新订中国古典选》第1卷,东京:朝日新闻社1966年版。 ⑥《新订中国古典选》第4卷,东京:朝日新闻社1967年版。 ⑦赤冢忠的译本收录于《新释汉文大系》第2卷,东京:明治书院1967年版。金谷治的《大学·中庸》收录于《世界文学大系》第69卷,东京:筑摩书房1968年版。后经增补,收入筑摩书房的《世界古典文学全集》第18卷,1971年版。俣野太郎的《大学·中庸》收录于《中国古典新书》,东京:明德出版社1968年版。 ⑧《新订中国古典选》第4卷,东京:朝日新闻社1967年版。 ①比如,岛田在解说《大学》时,论及了王阳明的学说,以比较朱子的学说;而在对《中庸》进行注释时,则特别又参考了日本儒者太田锦城的《中庸原解》、佐藤一斋的《中庸栏外书》等。 ②《大学译注》与《中庸译注》以唐代石经《礼记》为底本。 ③《大学章句译注》与《中庸章句序译注》依据的是吴志忠的嘉庆刊本《四书集注》。 ④参见石立善《战后日本的朱子学研究史述评:1946—2006》,载《鉴往瞻来——儒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徐宏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5、280页。 ⑤汤浅的日译本被收入《中国文明选》第4、第5卷,东京:朝日新闻社1972、1974年版。市川的日译本被收入《新释汉文大系》第37卷,东京:明治书院1975年版。 ⑥东京:岩波书店1940年版。秋月的译本还参考了日本儒者中村惕斋的《近思录示蒙句解》,可惜的是,这一译本现已绝版。 ⑦京都:中文出版社1976年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6年版。 ①详见石立善《战后日本的朱子学研究史述评:1946—2006》,载《鉴往瞻来——儒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徐宏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5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主要包括福建历史文化发展与闽学的产生、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传承、朱子学说与闽学思想的基本内核、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社会教化论、朱子学说与闽学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黎昕
责任者
赵妍妍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汤浅幸
相关人物
小泽正明
相关人物
中村璋八
相关人物
古藤友子
相关人物
梅原郁
相关人物
藤英幸
相关人物
高畑常信
相关人物
友枝龙太郎
相关人物
田中谦二
相关人物
陈荣捷
相关人物
伽德纳
相关人物
张伯行
相关人物
茅星来
相关人物
戴遂良
相关人物
朱子章
相关人物
布鲁斯
相关人物
庞景仁
相关人物
葛拉夫
相关人物
朱子文
相关人物
仓石武四郎
相关人物
俣野太郎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
朱注
相关人物
王步青
相关人物
郑玄
相关人物
孔颖达
相关人物
清儒
相关人物
秋月胤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宋元文学研究会
相关机构
巴黎大学
相关机构
台湾学生书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江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