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借助于西方诠释学理论,对朱子及其学说进行解释学剖析,展现了朱子在经典诠释上的突出成就以及朱子经典诠释的现代价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752
颗粒名称: 五 借助于西方诠释学理论,对朱子及其学说进行解释学剖析,展现了朱子在经典诠释上的突出成就以及朱子经典诠释的现代价值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69-17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黄俊杰、张崑、劳悦强、刘述先、李清良、梁中和、白奚等学者在研究东亚儒家经典诠释方面的成果。这些学者通过研究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经典著作,探讨了朱子对孟子“知言养气说”的诠释及其回响、朱熹的诠释学、中国古典阐释理论的圆融性等问题。
关键词: 朱熹 闽学 研究

内容

黄俊杰在研究东亚儒家经典诠释方面成果显著,主编了《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中日四书诠释传统初探》《东亚儒者的四书诠释》等著述,其论文《朱子对孟子“知言养气说”的诠释及其回响》《从朱子集注看朱子思想中旧学与新知的融会》都体现出对朱子《集注》的关注。他认为,朱子的《四书集注》是以“视域融合”迈向经典诠释与哲学建构的动态平衡,求得“对话的”经典诠释法和“历史的”解释法之间的平衡。①张崑将从朱熹对“颜渊问仁”章的诠释出发,分析了中日儒者对朱熹的解经原则的批判,并指出后儒的解经方法仍然无法解决经典解释的歧异性。②劳悦强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章出发,论述了朱熹的诠释学。③也有学者立足于中西解释学差异的角度,认为朱子经典诠释存在异于西方解释学的特点。刘述先指出朱子虽擅长分析,但仍是将知识、存在、价值融贯为一体的中国哲学传统;虽强调认知,但终极目标还是圣学的实践,不是建立客观知识系统。④李清良在《朱子对理解之蔽的认识——兼论中西阐释理论的一项本质区别》一文中认为朱子论理解之蔽展现了中国古典阐释理论的圆融性。梁中和在论文《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的解释学意义》中总结出朱子解释学的三大原则:“求本意”;“实理实情”;“以身解经”,并把普通解释学与朱子解释活动进行了比较。白奚以孔子的“仁”为主轴,探讨二程与朱熹对“仁”的解释,从程朱“以体用言仁”“以生意言仁”“心之全德”等三个层次论述程朱对孔子“仁”学思想的发展。⑤

附注

①黄俊杰:《论经典诠释与哲学建构之关系——以朱子对〈四书〉的解释为中心》,《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103—112页。 ②张崑将:《朱子对〈论语·颜渊〉“克己复礼”章的诠释及其继起争议》,载黄俊杰《中日〈四书〉诠释传统初探》(上册),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4年版,第159—211页。 ③劳悦强:《从〈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章)论朱熹的诠释学》,载刘笑敢《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三辑)——经典诠释之定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7—185页。 ④刘述先:《“朱熹对(四书)与〈易经〉的诠释”重探》。见刘笑敢编《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三辑)——经典诠释之定向》,第76—87页。 ⑤白奚:《二程与朱子对“仁”的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载黄俊杰《中日(四书)诠释传统初探》(上册),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4年版,第237—259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主要包括福建历史文化发展与闽学的产生、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传承、朱子学说与闽学思想的基本内核、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社会教化论、朱子学说与闽学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元侠
责任者
赵妍妍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黄俊杰
相关人物
张崑
相关人物
刘述先
相关人物
李清良
相关人物
梁中和
相关人物
白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