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闽学教化基础上台湾多元文化的统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728
颗粒名称: 三 闽学教化基础上台湾多元文化的统一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37-138
摘要: 本文研究了台湾作为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背景和闽学在其中的作用。它指出不同族群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和冲突,而闽学作为传统文化进行了整合和融合。闽学在推动原住民与移民的融合、解决土地问题以及建立社会规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文
关键词: 朱熹 闽学 研究

内容

台湾是个移民社会,历史上就是由多元族群构成的,主要有汉族、南岛语族,加上满、蒙、藏、回及其他少数民族。其中仅南岛语族又分为汉化较深的平埔族,和原称“高山族”而后来被定名为“原住民”的各族民众,如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排湾族、鲁凯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等。一方面,各个族群中的象征符号、伦理关系与价值体系,都成为各族群自己的生活意义与自我认同的核心;另一方面,在台湾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几次大规模的大陆移民的到来,伴随着较为先进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来的各种新的文化理念(主要是闽文化),原有的以各族群为中心的文化内容必然受到冲击与洗礼。这种地方语言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性一方面造就了台湾社会文化风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但另一方面,不同文化拥挤在一个岛上,控制和调解文化冲突便是一种在统治上不得不早做防范的大问题。早在历代各移民时期便常有发生不同族群间的矛盾问题,有的甚至酿成了较大规模的武力冲突。因此,在思考如何在原有的族群文化意识的基础上,在隐伏着的多元文化脉络中注入文化整合的意含,由一种历史悠久、在台湾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去整合具体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就成了台湾文化思想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这一传统文化在当时只能是闽学。也就是说,闽学早期在台湾的传入,不仅仅因为越来越多耳濡目染的福建移民,同时也因为台湾的移民社会里很早就形成闽学文化内生性深化、扩展之机制。为了生存,移民必然继续保持甚至强化其组织化,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则是强化儒家文化(尤其是闽学)对人群的渗透与支配程度。而且,移民中的各个人群因为均由儒家士子领导,故均会采取以闽学思想为基础提升组织化的生存策略。
  比如,随着移民大量涌入台湾,移民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围绕土地问题的争斗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当时台湾基本上是一个弱伦理控制的社会,政治统治的规范性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清政府从长远的统治利益出发采取了许多安抚原住民的政策,尤其是鼓励原住民转归汉俗。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首先是体现于移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闽学文化,这一由大陆携带而去的传统包容了移民的各种信仰与习俗,在向原住民传授农耕技术和交换商品中起到了同化和融合的作用,在它们每一次发挥作用之际,它们不是被重复就是要经历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调和与适应的结果。
  清统一台湾以后,闽学作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对现实文化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闽学不同于儒学传统意义上的不同时期出现的分支流派,它能够从地域特性出发,最终却发展成为儒学的新起点,关键在于闽学的内核包含了一套精神性的价值信仰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安身立命的一贯之道。它突出了儒学思想中的超越性特点,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人们将儒学看成一种精神性或宗教性传统,而并非仅仅只是一种理论建构的结果。这样一种文化传统的传入,相对于台湾原住民中各族群原有的文化内容,无疑具有更加系统性和经理性推理的特点,再加上这一传统本身所蕴含深厚的中原文化精神,自然拥有了无以比拟的文化影响力和亲和力,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主导了推动和塑造台湾新的人文社会的形成。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主要包括福建历史文化发展与闽学的产生、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传承、朱子学说与闽学思想的基本内核、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社会教化论、朱子学说与闽学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文彪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