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在气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696
颗粒名称: 一 理在气中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53-5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朱熹关于理与气的观点。朱熹认为,理和气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他认为,理必须存在于气之中,没有气就没有理。朱熹将理与气的关系应用到宇宙生成和人的性格方面,认为宇宙万物生成离不开理与气的结合,人的性格也离不开理和气的聚合。他强调了理在气中的存在,但同时也指出理在本体上具有第一性。
关键词: 朱熹 理气论 研究

内容

朱熹认为,理和气相即不离,不可分割,所谓“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③。理离不开气,因为理必须在气之中存在。所谓“有是理,便有是气”④,“理未尝离乎气”⑤。朱熹指出,没有气,也就不存在理。“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⑥,“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⑦,“如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是理。若气不结聚时,理亦无所附着”⑧。可见,在万物构成上,朱熹强调理随气聚,理在气中,没有气,理将无法表现。这种看法类似于西方哲学中形式和质料构成物质的观点。
  朱熹将理气相即不离的关系贯彻到整个宇宙生成模型中,在他看来,性、道乃至万物生成,都离不开理与气的结合。他说:“才说太极,便带着阴阳;才说性,便带着气。不带着阴阳与气,太极与性那里收附?然要得分明,又不可不拆开说。”⑨朱熹认为,性即理,太极是理,也是性,太极、性都离不开阴阳之气。在他看来,阴阳是气,但一阴一阳之气化流行之中挂搭了理,就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何以谓之道?曰:当离合看”①。所以他提出:“道,须是合理与气看。理是虚底物事,无那气质,则此理无安顿处。《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便是兼理与气而言。阴阳,气也;‘一阴一阳’,则是理矣。”②
  朱熹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也离不开理与气,二者缺一不可。他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③在《大学或问》中,又说:“天道流行,发育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阳五行而已。而所谓阴阳五行者,又必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及其生物,则又必因是气之聚而后有是形。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有以为健顺仁义礼智之性;必得是气,然后有以为魂魄五脏百骸之身。周子所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和而凝’者,正谓是也。”④在朱熹看来,宇宙万物的产生,无不兼具理气,因理形成其性,因气而赋予其形,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生成。
  朱熹认为,理在气中的说法落实到人身上,便有了气质之性的说法。他说:“性只是理。然无那天气地质,则此理没安顿处。”⑤这里的“性”主要指的是天命之性,在他看来,天命之性决不能离开气而单独存在,他说:“才有天命,便有气质,不能相离。若阙一,则生物不得。既有天命,须是有此气,方能承当得此理。若无此气,此理如何顿放!”⑥这里所说“安顿”“顿放”都是指“成之者性”而言,朱熹认为“成之者性”指的便是理与气结合之后的气质之性。
  值得注意的是,理在气中的说法主要是从宇宙构成论角度出发的,理气并具并不意味着理与气地位相等。于是,从宇宙本体论角度来说,朱熹强调了理的第一性。因此他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①又说:“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二物各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尝实有是物也。”②这里朱熹一再表示,从本原上讲,理与气存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所谓“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便是理在气先的思想。

附注

①《太极图说解》。 ②《太极图说解》。 ③《朱子语类》卷一。 ④《语类》卷一。 ⑤《语类》卷一。 ⑥《语类》卷一。 ⑦《语类》卷一。 ⑧《语类》卷一。 ⑨《语类》卷九十四。 ①《语类》卷七十四。 ②《语类》卷七十四。 ③《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一》。 ④《大学或问》。 ⑤《语类》卷四。 ⑥《语类》卷四。 ①《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主要包括福建历史文化发展与闽学的产生、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传承、朱子学说与闽学思想的基本内核、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社会教化论、朱子学说与闽学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元侠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