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夷山五夫紫阳楼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福建史迹图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599
颗粒名称: 1.武夷山五夫紫阳楼遗址
分类号: K928.705.7
页数: 2
页码: 017-0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的旧居紫阳楼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府前村,原址在“潭溪之畔、屏山之对”,后迁至屏山之下。朱熹在五夫生活了近五十年,直至晚年迁居建阳考亭。朱熹以其父朱松眷恋故土怀念乡关的“紫阳书堂”并刻为印章,以“紫阳书堂”为五夫居室之名,又称“紫阳楼”。紫阳楼内中厅、堂、室、斋、轩等均按照朱熹自撰《名堂室记》布局,1992年12月被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福建省 朱熹 名胜古迹

内容

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府前村的潭溪之畔、屏山之麓,是朱熹定居近五十年的旧居。
  宋绍兴十三年(1143),十四岁的朱熹因父朱松病逝,遵父遗嘱奉母投奔五夫刘子羽,刘子羽在“潭溪之畔、屏山之对”,构屋五间”安顿其母子。朱熹在五夫师从武夷三先生——胡宪、刘勉之、刘子翚,刘勉之以女妻之,朱熹在五夫成家,生活于此近五十年,直至晚年迁居建阳考亭。
  朱熹《名堂室记》记载:“紫阳山在徽州城南五里,尝有隐君子居焉。今其上有老子祠。先君子故家婺源,少而学于郡学,因往游而乐之。既来闽中,思之独不置,故尝以‘紫阳书堂’者刻其印章,盖其意未尝一日而忘归也。既而卒不能归,将没,始命其孤熹来居潭溪之上,今三十年矣。贫病苟活,既不能反其故乡,又不能大其阖闾,以奉先祀,然不敢忘先君子之志,敬以印章所刻榜其所居之厅事,庶几所谓‘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者,后世犹有考焉。”朱熹以其父朱松眷恋故土怀念乡关的“紫阳书堂”并刻为印章,以“紫阳书堂”为五夫居室之名,又称“紫阳楼”。
  紫阳楼原址在“潭溪之畔、屏山之对”,元代毁于兵燹,民国年间崇安县长詹继良在“屏山之下”迁址重建,并撰《重修紫阳楼记》说明重建始末。1998年再次重建,内中厅、堂、室、斋、轩等均按照朱熹自撰《名堂室记》布局。一楹两进,前进为朱熹书斋及寝室,朱熹为不忘父老,以父号取名,将寝室命名“韦斋”,将书房命名为“晦堂”,中堂悬匾曰:“紫阳书堂”。1992年12月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朱子福建史迹图集

《朱子福建史迹图集》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以朱熹的家族身世及其生平在闽求师问学、著述讲学、为官从政、访游出行等事迹为线索,选取相关史迹遗存,汇辑成文物图集,从文物遗存的角度追寻朱熹在福建真实、形象的历史记忆,呈现朱熹在福建丰富、多元的人生足迹。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建平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