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334
颗粒名称: 五、结论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344-3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朴文镐强调“性四层说”,重视“性”的分析和修养工夫,提出三个不赞成人物性同的原因,同时反思立论根据,以朱熹著作为基础确认其观点。但其性论下的“人”仍受气禀限制,未突破朱熹及韩元震的理论限制。
关键词: 朴文镐 儒学思想 人物性异同

内容

从18世纪初韩元震与李柬的“湖洛论争”开始,到朴文镐的时代,已经将近二百年之久。然而到了19世纪末,人物性论之异同,仍旧是朴文镐与田愚争论的焦点。相较于田愚对道德主体性——“心”的关注②,朴文镐更重视“性”的分析,提出“性四层说”。这不仅是韩元震“性三层论”说的延续,并且朴文镐更强调“习成之性”,藉以凸显修养工夫的重要。他之所以不赞成人物性同,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曰,以气则形不同,以理则性不同,实一串事耳。若曰形则各异而性皆相同,则是理与气之相离而为二也。久矣,形之与性更不相干,而所赋者或非其物之理,岂可乎哉?其二曰,凡物之性使果皆同,其发用之际,必混杂无定。主牛或有为马性,马或有为犬性。而今人考之犬之性,虽或不齐,终不为马性;马之性虽或不齐,终不为牛性。观其发明之不混,则其本之异,岂不甚明乎?其三曰,凡主异者,其意欲人之自贵也。若曰自贵之弊必至于自骄,则其弊视自贱者之入于自陷,又何如也?③
  首先,从理气关系来看,朴文镐主张“形”关乎“气”,“性”关乎“理”,若人形与物形不同,则两者之“气”不同,其“性”“理”亦不同。若是将人性与物性视为相同,则是将“理”与“气”视为互不相干的两部分,不合乎朱熹理气不离的说法。这是说明“赋予之性”的重要性。其次,朴文镐从“发用”的角度思考,观察到犬、牛、马各有其性,所以不同类型的动物,其性各不相同。这里所说明的是物与物之间具有不同的“气禀之性”。最后,朴文镐强调人性与物性的差异,其好处在于使人产生回复本然之性的认知,不会陷溺于自贱。这是修养的功力,是“习成之性”之所以必要的原因。同时在研究观点上,朴文镐强调“由情见性”,重视从形而下的经验层面,思考形而上的性理,充分把握程朱之学“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特点。
  朴文镐除了重视性论的层次之外,对于立论的根据也有所反思。他认为若要厘清朱熹说法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就需要遍读朱熹著作,并且以朱熹修订时间最长的“经书注”作为基础,同时还要兼顾朱熹自言或手笔的《大全》与《或问》,再加上门人所记的《语录》,如此才能确认朱熹的观点。这正反映出朴文镐严谨且细致的研究态度。
  虽然朴文镐的性四层说对于继承和发展朱子学说有所贡献,但是在他的观点中,除了圣人能“循其自然”之外,中人之所以能够“自贵而反其性”的自觉能力,以及下等人由凡入圣的学习动力,皆没有提出明确的说明。因此,朴文镐性论下的“人”,仍然无法超脱气禀的决定,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也就是说,朴文镐虽然在思考架构上有所改变,但是在理论上并没有突破朱熹及韩元震所带来的限制。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韩元震
相关人物
李柬
相关人物
湖洛
相关人物
朴文镐
相关人物
田愚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