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朴文镐与田愚争论的焦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330
颗粒名称: 一、朴文镐与田愚争论的焦点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330-3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朴文镐与田愚争论的焦点在于人物性异或性同的问题。朴文镐主张因情明性,重视后天影响下性理展现的不同情况,而田愚则偏重于从本源处论性,强调人物同得到天地之理。两人的观点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朴文镐 儒学思想 人物性异同

内容

朴文镐与田愚的思想,皆属于以李珥为主的畿湖学派。李珥发挥朱熹“理气不离”和理“无计度、无造作”的观点,反对李滉(号退溪,1501—1570)“理气互发”的说法,主张“气有为而理不为”,并在此观点下强调“气发理承”—理不活动,唯有气会活动,故理只能通过气而所有表现,以及“理通气局”—理既然只能乘气而有所表现,因此也受到气的局限。至于人心和道心的问题上,李珥既然主张气发理乘一途之说,则人心、道心俱是气发。则心(气)当其为能使理全幅体现的本然之气,就是“道心”;心(气)当其一变而不能顺理而发的非本然之气,就是“人心”。于是在工夫论上,李珥的重点便在“养气”上面,当气恢复为能依理而行的“本然之气”时,则自然是道心的显露。②
  17世纪之后,栗谷学派在政治上进一步分化为老论和少论,在学问上则发生湖洛论争:湖派以韩元震为首,洛派以李柬为首。两人都支持李珥所强调的“理通气局”,然而偏重有所不同,韩元震重视气的局限性,强调人、物性异;李柬重视理的普遍性,强调人、物性同。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朴文镐景仰韩元震的学说,主张人物性异,而田愚则受到金长协(1651—1708)后学的影响,强调人物性同。两人于1885年至1886年频繁地往来通信①,结果不欢而散。四年之后,田愚将其所著人物性论,托人带去给朴文镐。②朴文镐并未接受他的看法,他曾说:
  庚寅夏,善长以艮斋意,示其所著人物性论。其论分“物”“吾”“圣”三层,以为物性同于吾,吾性同于圣。不直云“物”“圣”性同,而必以“吾”做枢纽而承接之,何也?虽曰急于扶物性一边,何其自处之至是卑也。③
  又说:
  艮论中引孟子注“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之语,以为人物性同之证。吾辨之曰:“是谓得之之同,非谓所得者同也。”只见同字而不就其所用,可乎?若以此为性同之证,则其上文曰“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亦可以此而遂万物之形皆同乎?形同则性同,形异则性异,如影随形,如响随声,有不可诬。今观其形各不同,则性之不同,不言可知。朱子所称“异体之理绝不同”,言约而意尽矣。④
  从朴文镐对田愚的反驳中,大致可以看见田愚的观点,以及与朴文镐的差异。田愚的人物性论,分为“物、吾、圣”三层。此三层之性皆同,主要根据朱熹对《孟子·离娄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的注解。但是朴文镐认为田愚的说法断章取义,因为朱熹的注解是这么说的:
  人物之生,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其不同者,独人于其间得形气之正,而能有以全其性,为少异耳。虽曰少异,然人物之所以分,实在于此。众人不知此而去之,则名虽为人,而实无以异于禽兽。君子知此而存之,是以战兢惕厉,而卒能有以全其所受之理也。⑤
  朱熹的说法其实有两面:一面是从万物的根源而论,人物皆以天理为性,这是论其“同”;另一面则从万物之气禀不齐而论,人得形气之正,因此性全;物不得其正,因此人物之性相异。在朴文镐看来,田愚的重点仅在人物同得到天地之理而言,但就着实际“用”的层面而言,人与物在气的局限下,到底能展现多少性理,则有所不同。因此他主张探讨人性与物性的重点,应该要“因情明性”,①也就是放在经验上可见的层次来思考,而不能仅从本源的层次上谈。但这并不表示朴文镐反对从本源论性,而是考虑到人有不同的情况。他说:
  性一而已,故程子曰:“二之则不是。”张子亦曰:“气质之性,君子有不性焉。”君子且犹不性,况圣人乎?故孟子曰:“尧舜性之也。”又曰:“尧舜性者也。”“之”字亦有迹,不若“者”字之无迹,而人与性遂混合无间矣。然则为圣人说者,奈何只曰性,可也。……然中人以下之质,不能免气禀之不齐,故程、张二子,又不得已而立本然、气质之名。②
  “性”只有一个,程颐与张载都说过此源于天理的“性”,但是朴文镐认为这只能用于圣人。至于中人以下,则会有形体之后的气禀问题,因此不得不产生“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说法。由此可见,相较于田愚从本源处论性,朴文镐更关心的是天命之性在后天的影响下,所产生出来的各种情况,也就是“因情推性”的方法。③他说:
  孟子之论性善,亦无他方法,只是因情推性而已。而物之情未可保其可以为善,则又安可谓其性同于人乎?④
  朴文镐有意沿袭孟子论性善的方法,但是其人性论的内容,却明显地与孟子的思想旨趣不同。以下便是他对“性”的看法。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朴文镐
相关人物
田愚
相关人物
李珥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李滉
相关人物
湖洛
相关人物
韩元震
相关人物
李柬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
张载
相关人物
于田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