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朱子静坐法的关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282
颗粒名称: 三、朱子静坐法的关键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222-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静坐法是儒家修身方法之一,关键在于调息。通过心息相依,达到息调心静,从而摆脱情欲牵缠,实现“存天理灭人欲”。朱子静坐法与佛教、道教静坐法在下手工夫上有共通之处,但强调顺其自然,不勉强、不执着。姿势可以灵活选择,不必像禅和子一样跏趺坐。
关键词: 朱子静坐法 儒门 禅宗

内容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就朱子静坐法理论层面做出的总结,若具体到静坐的实际修持,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需要说明。
  朱熹屡屡批判佛教之坐禅法,他说:“静坐非是要如坐禅入定,断绝思虑。只收敛此心,莫令走作闲思虑,则此心湛然无事,自然专一。”①又说:“也不必要似禅和子样去坐禅方为静坐,但只令放教意思静便了。”②特别是后一说,影响甚大,以至今天有人刻意将朱子静坐法与佛教(或道教)静坐法相区别,如方朝晖教授在《儒家修身九讲》中介绍儒门静坐法说:
  儒家倡导的静坐之法,常被人与佛教、道教、瑜伽等的静坐修炼混为一谈。有的人只要一提到静坐,就想到‘气从丹田而出’。想到气功、太极中的练功之法,把静坐说得玄乎又玄,仿佛神秘得不得了。这是完全不对的。儒家所说的静坐,乃是非常简易的身心调节手段,主要是一种个人的内心活动,与太极、气功、瑜伽中的功法迥然不同。③
  此说在今天儒学研究界很具有代表性。
  很难想象,作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修身方法,儒家静坐法能够不谈“气”,不谈“阴阳”。其实之所以在方教授等看来那些传统功法“玄乎”,那是因为今人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见与疏离。④方教授所介绍给学生的所谓静坐之法,应该说与传统儒家静坐法无关,其所重视者也不过是《菜根谭》之类的“清言”而已。⑤这可以说是对儒门静坐法的浅化和曲解。
  不过这种曲解由来已久,静坐法在儒门中的传承在清代即鲜为人知。清代道士黄元吉在其《乐育堂语录》卷一中言及儒门诸人说:
  今之称道学先生者,莫不记得先贤语录、古圣经文,遂高谈性命,群推理学之儒。而问性命之在身心究是如何光景、如何模样,未有不咋舌而不能道者。又况既无下学,则基址无本,到头来,书是书,人是人,所述皆其唾余。而微言大义,一毫不能有于身心,虽高谈阔论,一若博大通儒,而施之于日用事为,无有半点如人意者。此无本之学,不足道也。①
  在黄元吉看来,这种不静坐不切己修身的道学先生,“若无此清净神水,抽取配合,烹炼温养,未有不情欲生而杂念多者焉。……不肯用功于积精累气,而徒求之于制欲制情,无怪乎少年而学,皓首犹然不断情丝也。”②以此联系今天的现实,近来学界几位知名学者身陷丑闻,可不令人警醒!
  明末三一教教主林兆恩传播三一教时,主要借助其“九序心法”(践行此法可以疗病养生)。此法实际上就是一种静坐法。清代庄亨阳《醵修龙江书院小引》说:
  先生(林兆恩——引者注)心法,人多闻而疑之,不知其为周子主静、程子主敬之说也。却病之方,又即孟子持其志,无暴其气之旨也。学者从事于此,而求其端,则治心以治气,人道为有阶矣,岂非孔氏之支流余裔哉?且是说也,行则人无奇衰,物无夭札,亦圣天子化育之一助也。③
  庄亨阳将三一教的九序心法比拟为周程之法,足见周程之法在当世儒门中已属罕闻。
  实际上,儒门静坐法,特别是朱子静坐法与佛教禅法(特别是天台禅法)、道教静坐法在下手工夫上是共通的,即都强调“调息”,而并非如一般学人所认为的只是安静地坐着。
  调息一法是朱子静坐法的关键。唯有做到心息相依,息调心静,才能变化色身,气闲神安,最后摆脱情欲牵缠,“存天理灭人欲”才能落到实处。对此,朱熹有《调息箴》以言其要,其箴云:
  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翕,如百虫蛰。氤氲阖辟,其妙无穷。孰其尸之,不宰之功。云卧天行,非予敢议。守一处和,千二百岁。④观鼻端白,原是佛教《楞严经》上二十五个圆通法门中第十四个法门: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①
  宋代著名的养生大家苏东坡也是采用“视鼻端白”的做法(《东坡志林》卷一②)。朱子调息,虽言观鼻端之白,但与佛教之法并不相同,他强调顺其自然,不勉强,不执着,重视气机的把握。因为气机静到极处,自然会动,就如同春天的鱼,一定会浮出水面嘘气;气机动到极处,自然要静,就如同冬天的百虫,一定会伏在土里翕气。③
  至于朱子静坐法是否采用佛教坐禅一般使用的跏趺坐(盘足坐)姿势,这倒是可以讨论的。④前引朱子所说“也不必要似禅和子样去坐禅方为静坐”,其实就是关于静坐的姿势而言。但需注意,朱子此说是有语境的。有人问朱子:“疲倦时静坐少顷,可否?”⑤朱子回答:“也不必要似禅和子样去坐禅方为静坐,但只令放教意思静便了。”也就是说,对于疲倦而静坐者来说,静坐时可以不需要跏趺坐,至于平时则未必了。朱子另谈及:“病中不宜思虑,凡百可且一切放下,专以存心、养气为务。但加(当作跏——引者注)趺静坐,目视鼻端,注心脐腹之下,久自温暖,即渐见功效矣。”⑥此说一方面可以为《调息箴》“观鼻端白”之调息法做详注,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跏趺坐的重视。因此,有理由推断,朱子静坐法推荐初学者最佳的静坐姿势也是跏趺坐。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方朝晖
相关人物
黄元吉
相关人物
林兆恩
相关人物
庄亨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