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子的家庭伦理思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258
颗粒名称: (一)朱子的家庭伦理思想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201-2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家庭伦理思想强调和谐、诚实与修身成德,重视家庭教育及家礼建设。家庭和谐的维持需牺牲个人自由,但应以真诚心念为基础。家庭教育注重儿童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培养,家礼则强调日常规范的践履和仁心的内在精神。
关键词: 朱子 家庭伦理 哲学

内容

1.家庭伦理的本质与和谐思想
  传统的家庭伦理观虽然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很深,具有浓厚的封建文化色彩,但是这具有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没必要因此而加以全盘否定。讨论朱子家庭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可将政治因素的介入从中卸载,回归家庭伦理的本质。随着时代的推移,“修、齐、治、平”这一蕴含“家国同构”思想的指导方针和现代社会的现状已有所不同,“齐家”与“治国”被视为不同的实践领域(公领域和私领域),其间的联系未必那么紧密。现代人可能不会将“齐家”视为“治国”的准备工作,“家国同构”的关系可能被看成是细胞与身体的关系——家庭的和谐有益于国家的稳定。排除政治因素的干预,回归家庭的本质。家庭是以夫妻之间的结合和亲子间的孝慈为主,它是人际组成的最小单位。家庭伦理则在于调适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美满的理想生活样貌。朱子的家庭伦理强调以和为贵的和谐价值,家庭伦理的本质在于和谐。
  家庭由不同的成员组成,彼此有不同的个性和需求,隐含了诸多潜在冲突因子,处置不当就容易产生纷争。这事古今皆然,所以有“百忍堂”①的故事流传下来,强调家庭和谐的维系需要一个“忍”字。但凡有家庭组织形式存在的一天,这种内在冲突因子就会存在,古今可能有不同的形态,但本质是一样的。现代社会强调个人主义,不稳定因子更多。面对这些矛盾因子,可能有不同的态度。过度强调个人主义,会激化家庭的矛盾。但是过度的压抑,又容易牺牲个性的发展。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点,是古今家庭面临的共同课题。
  2.不诚无物与反求诸己
  维持和谐是家庭伦理的本质,但是和谐的代价往往需要牺牲个人自由,不合理的压抑就会变成易卜生《娜拉》一剧所描述的“玩偶之家”那样,成为维持表面和谐的虚伪道德。尺度的拿捏除了中庸之道的把握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诚”,《大学》“修身”“齐家”之前还有“正心”“诚意”。缺乏真诚的心念,所有的伦理规范都将沦为伪善,所以儒家说“不诚无物”。
  《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反躬自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维持家庭和谐,不是拿来作为一种规范去强制别人,而是一种价值认同,要能够做到凡事“反求诸己”,透过自我调适与改变,促进家庭的正向发展。
  3.朱子的家庭教育思想
  反求诸己就凸显出“修身成德”的必要性,这是朱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修身成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是关键时刻,要予以细心的照料和引导,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幼儿启蒙的开始,大人的言传身教,是儿童建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参照体系。朱子对家庭教育极为重视,除了《朱子家训》《朱子家礼》《古今家祭礼》之外,还著有许多专为儿童编写的启蒙读物和日常规范,如《童蒙须知》《训蒙绝句》《论语训蒙口义》。朱子的家庭教育思想除了上述著述,还可以从下列两类文章获得:专门教诫子辈的短文和书信,如《训子帖》《与长子受之》《戒子塾文》《与长儿书》。与师友门人通信中所提及家庭教育的内容,散见于《朱熹集》《续集》《遗集》等。
  朱子相当重视家礼的建设,编有《朱子家礼》,将日用伦常和礼节制度,在当时流行的《司马氏书仪》①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使行止有一合宜的规矩可遵循。对于冠、婚、祭、丧等礼节都有详细的规范。具体的礼节规范要有仁爱的精神作为核心,否则就成了一个空壳子。家庭主要在培育人的德行,使其仁心得到充分发挥。家礼是依止的方式,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践履,是外在形式,而仁心则是更为重要的内在精神和核心价值。《朱子家礼》:“凡父母、舅姑有有疾,子妇无故不离侧,亲调尝药饵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满容。不戏笑,不宴游,舍置余事,专以迎医检方合药为务。疾已,复初。”子女对于父母应当悉心奉养,这些行为必须是发自内心情感的自然表达,不是应付外在规范的虚伪做作。《朱子家礼》中还有许多关于“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的描述,这些也都是要以诚意作为核心,朱子则是将理想与原则加以提示。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
易卜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