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朱子家庭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所能发挥的积极功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257
颗粒名称: 二、朱子家庭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所能发挥的积极功能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201-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家庭伦理思想强调和谐、诚心和修身成德,对现代家庭有积极意义。重建和谐的两性观和强调家庭教育有助于社会道德的重建。
关键词: 朱子 家庭伦理 哲学

内容

(一)朱子的家庭伦理思想
  1.家庭伦理的本质与和谐思想
  传统的家庭伦理观虽然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很深,具有浓厚的封建文化色彩,但是这具有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没必要因此而加以全盘否定。讨论朱子家庭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可将政治因素的介入从中卸载,回归家庭伦理的本质。随着时代的推移,“修、齐、治、平”这一蕴含“家国同构”思想的指导方针和现代社会的现状已有所不同,“齐家”与“治国”被视为不同的实践领域(公领域和私领域),其间的联系未必那么紧密。现代人可能不会将“齐家”视为“治国”的准备工作,“家国同构”的关系可能被看成是细胞与身体的关系——家庭的和谐有益于国家的稳定。排除政治因素的干预,回归家庭的本质。家庭是以夫妻之间的结合和亲子间的孝慈为主,它是人际组成的最小单位。家庭伦理则在于调适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美满的理想生活样貌。朱子的家庭伦理强调以和为贵的和谐价值,家庭伦理的本质在于和谐。
  家庭由不同的成员组成,彼此有不同的个性和需求,隐含了诸多潜在冲突因子,处置不当就容易产生纷争。这事古今皆然,所以有“百忍堂”①的故事流传下来,强调家庭和谐的维系需要一个“忍”字。但凡有家庭组织形式存在的一天,这种内在冲突因子就会存在,古今可能有不同的形态,但本质是一样的。现代社会强调个人主义,不稳定因子更多。面对这些矛盾因子,可能有不同的态度。过度强调个人主义,会激化家庭的矛盾。但是过度的压抑,又容易牺牲个性的发展。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点,是古今家庭面临的共同课题。
  2.不诚无物与反求诸己
  维持和谐是家庭伦理的本质,但是和谐的代价往往需要牺牲个人自由,不合理的压抑就会变成易卜生《娜拉》一剧所描述的“玩偶之家”那样,成为维持表面和谐的虚伪道德。尺度的拿捏除了中庸之道的把握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诚”,《大学》“修身”“齐家”之前还有“正心”“诚意”。缺乏真诚的心念,所有的伦理规范都将沦为伪善,所以儒家说“不诚无物”。
  《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反躬自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维持家庭和谐,不是拿来作为一种规范去强制别人,而是一种价值认同,要能够做到凡事“反求诸己”,透过自我调适与改变,促进家庭的正向发展。
  3.朱子的家庭教育思想
  反求诸己就凸显出“修身成德”的必要性,这是朱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修身成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是关键时刻,要予以细心的照料和引导,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幼儿启蒙的开始,大人的言传身教,是儿童建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参照体系。朱子对家庭教育极为重视,除了《朱子家训》《朱子家礼》《古今家祭礼》之外,还著有许多专为儿童编写的启蒙读物和日常规范,如《童蒙须知》《训蒙绝句》《论语训蒙口义》。朱子的家庭教育思想除了上述著述,还可以从下列两类文章获得:专门教诫子辈的短文和书信,如《训子帖》《与长子受之》《戒子塾文》《与长儿书》。与师友门人通信中所提及家庭教育的内容,散见于《朱熹集》《续集》《遗集》等。
  朱子相当重视家礼的建设,编有《朱子家礼》,将日用伦常和礼节制度,在当时流行的《司马氏书仪》①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使行止有一合宜的规矩可遵循。对于冠、婚、祭、丧等礼节都有详细的规范。具体的礼节规范要有仁爱的精神作为核心,否则就成了一个空壳子。家庭主要在培育人的德行,使其仁心得到充分发挥。家礼是依止的方式,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践履,是外在形式,而仁心则是更为重要的内在精神和核心价值。《朱子家礼》:“凡父母、舅姑有有疾,子妇无故不离侧,亲调尝药饵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满容。不戏笑,不宴游,舍置余事,专以迎医检方合药为务。疾已,复初。”子女对于父母应当悉心奉养,这些行为必须是发自内心情感的自然表达,不是应付外在规范的虚伪做作。《朱子家礼》中还有许多关于“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的描述,这些也都是要以诚意作为核心,朱子则是将理想与原则加以提示。
  (二)家庭伦理与社会道德的重建
  1.重建和谐的两性观
  现代社会把夫妻结合的动力——爱情给绝对化了,出现了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过分强调个人自由以及个人情感,让家庭伦理对于两性关系的协调功能丧失)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功能健全的最大保障,两性观是现代家庭伦理的重要问题。当然,过度压抑个人也并非理想的家庭形态,两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需要家庭伦理的重建。
  朱子“男尊女卑”这句话一直被很多人诟病,其实,我们可以从《易经》阴阳调和的思想来理解朱子对于夫妇问题的看法。除了爱情的媒介之外,夫妻关系本来就是异质元素的结合,在激情退去之后,更本质的部分就是调和互补的工作。这个部分是需要双方共同付出和努力的。传统的家庭伦理观要求男性负责物质和经济的责任,对于女性强调顺从和情感上的忠贞。这种观念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现代人可能不太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主张双方都应该有对等的道德规范(情感忠诚和家庭责任)。西方文化把人与人、社会与社会,看成是相互冲突的矛盾体系。阴阳互补的两性观,把人与人的组成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协同架构,共同实现和谐的理想而互相配合。这种阴阳互补、强调和谐思想的两性观,对于家庭这种重视情感的地方而言,可能更加适合。
  2.家庭的道德教育功能
  现代伦理学比较强调公领域的道德原则的讨论,忽略了个人修养和道德自觉的问题。但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的人,能够无私地实践道德行为。因此,儒家把家庭伦理视为人类道德的起点,是道德形塑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在升学主义的影响下,现代家庭的教育重心过度偏重升学考试,这种情况和古代士子热衷科举进士的情况是一样的。这样的教育成为一种谋求个人利益的功利教育,不但无益于社会进步,也是道德风气败坏的根源,朱子对此也提出过强烈的批评。
  朱子批评他们当时的官方教育已经丧失了儒家修身成德的教育理想:
  所谓太学者,但为声利之场。掌其教事者,不过取其善为科举之文,而尝得售于场屋者耳。……间相与言,亦未尝开之德行道义之实。而月书季考者,又只以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①
  太学成了争名逐利的地方,造成“因仍浅陋,知有科举而不知有学问”②的现象,导致学术水平低落、社会风气败坏。他在书院教育理念中确定了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白鹿洞书院揭示》)③在《朱子家训》开篇也载明了“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以伦理道德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
  道德教育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健全人格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重建与社会风气的改变,家庭教育是关键,需要为人父母者能够深切地体认并且以身作则。朱子的家庭教育强调的是德性的教育,和当今社会普遍重视的升学教育不同。朱子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家庭伦理规范,对于建立现代化家庭伦理教育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朱子编有很多蒙学教育的书,也是很好的家庭教育读本,如果可以每个星期抽出固定时间进行亲子共读,不但是家庭学习时间,也是珍贵的亲子互动时间。透过这些德育问题的沟通与讨论,树立正向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也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避免代沟的产生。
  3.家庭的情感功能
  家庭是每一个人精神的港湾。在工商业社会繁忙的工作压力之下,人们面临很大的精神压力。家人间的情感支持与互相倾诉,有助于抗压以及情绪平稳,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以及青少年暴力倾向。家庭生活对于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影响,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比较容易学会感恩与付出;在缺乏情感照顾环境长大的人,往往性格忧郁,甚至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
  4.孝道伦理与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老龄化是中国已经开始面对的社会问题,老年的照顾不能全部依赖社会福利①,还是必须以家庭照顾为主。老年照顾不只是物质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居家生活照顾以及精神生活的问题,这些都必须仰赖家庭生活而完成。重振孝道伦理,让孝道成为重要的社会道德,得到普遍重视,是老年问题的根本解决。
  中国有句老话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对老年人智慧的肯定。一个懂得孝道伦理的家庭,老年的照顾就不会被看成是家庭负担,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互相关怀与照顾,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和年长者共同生活,也能从中得到生活经验和智慧的传承,对于子女的道德教育和感恩的教育,更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